[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内嵌式发电防滑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6503.0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1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严梓铭;吴小芳;赵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电效应 内嵌式 发电 防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内嵌式发电防滑带。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压电发电技术主要应用的压电振子的支撑方式包括直接的悬臂支撑、刚性支撑、自由边界支撑和简支支撑,这些结构用于发电结构(地板等)主要具有成本较高、稳定性差、结构笨重、美观不足等缺点,不利于使其市场化、商品化以及推广其使用。同时,相关的应用主要被设计成地板等结构,但由于其切面面积偏大致使整体装置笨重,不利于安装、使用或维护。
另一方面,对于压电发电装置的电能采集方式,目前流行的思路为在简单整流稳压的基础上直接利用超级电容采集电能。但是研究发现,对于不稳定的输入电压以及较小的输入电流,超级电容的充电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内嵌式发电防滑带,包括第一发电部分和缓冲部分,所述第一发电部分包括第一压电结构,所述第一压电结构密封于缓冲部分内;在第一压电结构与缓冲部分间设置有若干凸出块,所述凸出块具有第一受力部与第一施力部,所述第一施力部连接于缓冲部分上,所述第一受力部作用于第一压电结构上,所述缓冲部为防滑带,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为第一压电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施力部的面积大于第一受力部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电部分还包括第一整流滤波部分、第一稳压部分和第一电能采集或输出部分,所述第一整流滤波部分连接于第一压电结构与第一稳压部分之间,所述第一稳压部分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电能采集/输出部分,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采用桥式整流线性并联整流电路,所述第一稳压电路采用能隙基准电压源电路。
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内嵌式发电防滑带,包括第二发电部分和第一防滑带本体,所述第一防滑带本体包括由上至下排列的多层海绵层,所述第二发电部分包括设置于海绵层之间的第二压电结构,所述第二压电结构包括第一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二压电片和具有第二施力部与第二受力部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施力部嵌入海绵层内,所述第二受力部连接于第二压电片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发电部分还包括第二整流滤波部分、第二稳压部分和第二电能采集或输出部分,所述第二整流滤波部分连接于第二压电结构与第二稳压部分之间,所述第二稳压部分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电能采集/输出部分,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采用桥式整流线性并联整流电路,所述第二稳压电路采用能隙基准电压源电路。
优选的,所述第二压电结构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受力部连接于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压电片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下表面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压电结构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中间,所述第一凸块的位置与第二压电结构的位置不叠合,所述第二压电结构还包括第三基板,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三基板间。
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内嵌式发电防滑带,包括第二防滑带本体和第三发电部分,所述第二防滑带本体上设置有若干软凸部,每个软凸部内嵌有具有第三施力部和第三受力部的弹簧,所述第三发电部分包括第三压电结构,所述第三压电结构包括第四基板和设置在第四基板上的第三压电片,所述第三施力部嵌入到软凸部内,所述第三受力部与第三压电片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发电部分还包括第三整流滤波部分、第三稳压部分和第三电能采集或输出部分,所述第三整流滤波部分连接于第三压电结构与第三稳压部分之间,所述第三稳压部分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三电能采集/输出部分,所述第三整流滤波电路采用桥式整流线性并联整流电路,所述第三稳压电路采用能隙基准电压源电路。
优选的,所述第三压电结构还包括第五基板,所述第三受力部连接于第四基板上,所述第三压电片设置于第四基板与第五基板之间;所述第四基板下表面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凸块,所述第三压电片设置于第四基板的中间,所述第二凸块的位置与第三压电结构的位置不叠合,所述第三压电结还包括第六基板,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第五基板与第六基板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明显减小压电发电装置体积。通过防滑带作为压电装置的载体,舍去了发电地板等结构一系列冗余部分,从而大大降低体积并提高灵活性。
2.增广适用范围并减小整体成本。压电发电防滑带相比于压电发电地砖更加便于运输和安装,同时与传统地砖不同,防滑带更适用于人流密集且地形较不平滑的场所(如地铁检票口、学校楼梯、商业区等),同时也可省去累赘部分,降低整体成本并提高美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6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