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6560.9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0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卢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高盛输变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10 | 分类号: | H01B11/10;H01B7/40;H01B7/02;H01B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0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计算机 通讯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不仅被大量的应用于各种工业设施,而且在各类办公甚至居民住宅中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扩大、延伸,以及传输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一方面使布网用数据电缆用量以较大的幅度递增;另一方面又要求数据电缆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更宽的传输带宽、更强的抗辐射干扰能力,以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可靠传递。
影响电缆数据传输性能的指标主要包括阻抗、衰减以及串音干扰,其中串音的本质是电磁耦合所形成相互干扰,它主要取决于导体间、线组间的物理距离等因素引起的交互干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体回路间的相互位置,如线组间距的恒定、线组位置的稳定状态;现有的通讯电缆经常需要密集排布甚至挤压在一起,这对电缆的绝缘性和耐压性有一定的要求,传统电缆的绝缘结构通常为实心的绝缘结构,为了增强绝缘效果需要不断地加大绝缘结构的厚度,这样的结构不仅浪费材料,增加了制作成本,而并绝缘、耐温、耐腐蚀性和缆体的挠曲性能均不令人满意,达不到使用需求,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电缆,包括绝缘护套层,绝缘护套层内部设置有偶数组线组,线组包括相互绞扭的金属导线,绝缘护套层内部设置有与绝缘护套层内壁共同限定线组放置空间的线组分隔元件,线组分隔元件的数量为线组数量的一半,且外部设置有线组分隔元件的线组与外部没有设置线组分隔元件的线组交错设置,线组外部设置有作为绝缘层的铝箔屏蔽层;所述的绝缘护套层包括环形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和环形的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外壁上设有向外辐射的连接片,连接片呈楔形并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径向设置,所述连接片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外壁呈放射状设置;所述连接片的内侧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连接,连接片外侧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连接;所述绝缘护套层内还设有支撑片;所述连接片和支撑片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的外壁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的内壁并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内支撑片外缘为圆形凸起,所述内支撑片内缘为与圆形凸起配合的弧形凹陷;所述支撑片包括内支撑片和与内支撑片配合的外支撑片,所述内支撑片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径向设置,所述外支撑片沿所述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径向设置,外支撑片环绕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内壁并呈汇聚状;所述内支撑片外缘与外支撑片内缘之间设有支撑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线组分隔元件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交于一条棱边,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远离棱边的一端设置在靠近绝缘护套层内壁的位置,棱边设置在绝缘护套层的几何中心的位置,棱边上设置有若干V形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片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一体设置;所述内支撑片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内套一体设置;所述外支撑片与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一体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同一线组分隔元件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组成容纳线组的第一线组容纳空间,相邻线组分隔元件的相邻侧面组成容纳线组的第二线组容纳空间,第一线组容纳空间与第二线组容纳空间在绝缘护套层内部相互交错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电缆内部设置线组分隔元件将线组分隔,使线组之间的距离相对恒定、保证电缆的数据传输性能;其内部的线组分隔元件为分体式结构,在电缆弯折的过程中更易弯折,不影响电缆的柔韧性;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绝缘结构设置为两层并在两层之间设置连接片可以使得两层之间填充空气,提高整体绝缘结构的绝缘效果,均布的连接片可以保证绝缘结构的强度,将部分连接片替换为支撑片可以兼顾柔度和牢固度,同时支撑片设置为内外分离结构可以防止套体在弯折时过度变形,大大提高了缆体的抗挤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高盛输变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高盛输变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65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流互感器及其一次绕组
- 下一篇:舰船可编程电子彩灯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