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烟气与氨气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6980.7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1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华;陈列;王少权;钟鑫;谢洁;黄腾飞;李文勇;斯洪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菲达脱硫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6;B01F5/00;B01F5/06;B01F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311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烟气 氨气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烟气与氨气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煤炭为能源的锅炉尾气中NOx排放成为污染环境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脱硝的主流技术为选择性催化剂还原技术(SCR)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烟气和还原剂氨气的均匀混合,并在混合之后烟气经过整流以平稳的流态进入反应器,这是技术的核心之一。目前的方案有两种,一、格栅式氨混合器,其工作原理是:喷氨格栅安装在通向SCR反应器的烟道内部。设置尽可能多的氨气喷嘴均匀的分布在烟道截面上,在其管道上设置调节装置,使得喷入的氨气能与烟气混合均匀,并在混合之后设置一段直烟道使烟气自然整流平稳之后进入反应器。二、涡流混合器,其工作原理是:反应器的入口烟道段上设置涡流混合板,使烟气产生涡流,氨气管道对准涡流混合板喷吹,在涡流混合板上扩散与产生涡流的烟气混合,并在混合之后设置一段较长的直段烟道(12米以上)使烟气自然整流平稳之后进入反应器。
上述两种方案的技术缺陷,一、格栅式氨混合器:在运行中发现,要达到氨气与烟气混合均匀的目的,喷嘴及其管道的数量多,调节各阀门开度较为繁杂,同时由于喷嘴数量较多,喷嘴孔径小,喷嘴在高粉尘环境中堵塞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氨气与烟气的均匀混合效果,进而导致脱硝效率低下、氨逃逸升高造成二次污染。二、涡流混合器设备简单混合效果欠佳,不能非常均匀的混合满足脱硝均匀度的要求,而且此技术须在涡流混合板后提供12米以上的直段烟道,以便让烟道中的烟气经过自然整流,使烟气进入反应器前形成稳定的流态,这制约了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成本和工程难度,使适用范围大大缩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烟气与氨气混合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锅炉烟气与氨气混合装置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锅炉烟气与氨气混合装置,包括使上升烟气产生涡流的涡流混合板、设置在涡流混合板上方的氨气喷射管和设置在涡流混合板下游的文丘里棒机构,所述文丘里棒机构包括一层或多层文丘里棒层,每层文丘里棒层内的文丘里棒为圆形管或椭圆形管,所述氨气喷射管喷出氨气的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相反,所述文丘里棒机构距离涡流混合板的距离为2~4m。
优选的,最上层文丘里棒与烟道上部弯头烟气出口方向垂直,每层文丘里棒层之间的间距为1~2m,每层文丘里棒层的可流通面积为烟道截面积的60%~80%;留出适当的距离产生湍流使气体混合,流通面积太小会阻碍烟气通过,使管道内烟气过多而影响湍流产生,流通面积太大使得流速过低同样会影响湍流产生。
优选的,所述文丘里棒机构包括多层文丘里棒层,相邻的两层文丘里棒层相互平行,相邻的文丘里棒层层与层之间的棒相互垂直;能达到最佳的气体混合效果。
优选的,所述涡流混合板与氨气喷射管相对的面为平面且与水平面成锐角,所述涡流混合板与烟气相对的面为朝向烟气凸出的弧形面;在烟气吹向涡流混合板后,在其四周形成涡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使烟气到达脱硝反应器中的催化剂之前,混合烟气中各个点的烟气中NOx和NH3混合均匀偏差在±5%以内,完全能达到NH3/NOx充分混合的目的,并且能缩短混流后的直段烟道长度,设备简单、成本省、适应性强、维护简单、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烟气与氨气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烟气流经涡流混合板形成涡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烟气与氨气混合装置的实施例,一种锅炉烟气与氨气混合装置,包括使上升烟气产生涡流的涡流混合板2、设置在涡流混合板2上方的氨气喷射管3和设置在涡流混合板2下游的文丘里棒机构,所述氨气喷射管3喷出氨气的方向与烟气流动方向相反,所述文丘里棒机构距离涡流混合板2的距离为2~4m,所述文丘里棒机构包括至少两层文丘里棒层4,每层文丘里棒层4之间的间距为1~2m,每层文丘里棒层4的可流通面积为烟道1截面积的60%~80%,相邻的两层文丘里棒层4相互平行,相邻的文丘里棒层4层与层之间的棒相互垂直,每层文丘里棒层4内的文丘里棒为圆形管或椭圆形管,最上层文丘里棒与烟道上部弯头烟气出口方向垂直。
所述涡流混合板2与氨气喷射管3相对的面为平面且与水平面成锐角,所述涡流混合板2与烟气相对的面为朝向烟气凸出的弧形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菲达脱硫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菲达脱硫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6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