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处理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7260.2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9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林;刘波;唐晓燕;万寅婧;李文静;李强;盛明;庄巍;何斐;梁斌;李维新;潘国权;王昌群;卢佳新;陈永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处理渠。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地表不透水的面积不断增加,而降雨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地污染着周围的水环境。初期雨水在降雨初期溶解了空气中的酸性气体,降落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水泥路面、雨污渠道中存积的污水、污泥及垃圾等,使得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河道或者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所以必须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为了控制这类污染,目前针对城市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采取了一些工程措施,如修建沉淀池、渗漏坑、多孔透水路面、蓄水池和后续处理污染物的构筑物等,这些方法能很好达到消减其中污染物质的目的,但是由于成本的原因,但是由于成本的原因,应用并不广泛。
生态沟渠作为常用的雨水径流污染处理方式,其设计的优劣对于对雨水处理效果影响很大。例如,当处理渠长时间使用,处理渠中的微生物会渐渐堵塞流道,导致处理渠堵塞,通水能力下降,此外很少利用渠体结构变化增强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高效净化雨水、并能有效防止处理渠流道堵塞的生态处理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态处理渠,包括渠主体,渠主体具有能使雨水能从渠上游流向渠下游的坡度,其中:渠主体由湿地坝围成,湿地坝包括上游坝体、下游坝体以及侧面坝体,渠主体中设能清洁雨水的人工湿地,上游坝体底部设置有进水口,下游坝体上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高度齐平,使渠主体形成一个梯形蓄水层;人工湿地中设置有基质,基质置于尼龙袋中,相邻尼龙袋之间设有间隙,渠主体设回廊,回廊用于增加雨水在渠主体中的行程;进水口上设有用于拦截大块杂物的栅栏。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基质包括有黄铁矿石、沸石、火山岩以及蚌壳;沸石提供微生物附着场地,火山岩以及蚌壳对水体补钙除磷。
上述的人工湿地底部设置水泥基层。
上述的人工湿地植物种植于尼龙袋内基质缝隙内。
上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三个,其中进水口位于上游坝体靠近渠岸的一侧,出水口位于下游坝体靠近渠中部的一侧。
上述的渠主体的长度为5m至8m。
上述的渠主体的宽2m至4m。
上述的湿地坝的高度为40cm至50cm。
由于初期雨水刚冲刷过屋面、路面、渠道、污泥及垃圾等,雨水污染程度很高,本实用新型能将这部分雨水有效地收集。雨水通过湿地坝底部的进水口流入处理渠中,并在人工湿地中进行净化,人工湿地的基质中会滋生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净化水体的同时,也会自我繁殖,渐渐堵塞基质间隙,导致处理渠堵塞,通水能力下降,本实用新型将基质装在尼龙袋中,微生物只能填充尼龙袋中的基质间的间隙,不足以填充尼龙袋之间的间隙,保证处理渠的畅通。处理渠中设置回廊,成倍增加雨水在处理渠中的行程,提升净化效果。上游坝体底部设置有进水口,下游坝体上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高度齐平,使渠主体形成一个梯形蓄水层,能使雨水在人工湿地中停留时间更久,得到更好的净化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进水口上设有栅栏,用于拦截大块杂物的防止石头、树叶等杂物进入处理渠,防止杂物对处理渠造成堵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人工湿地基质采用黄铁矿石、沸石、火山岩及蚌壳,黄铁矿石作为一种硫化物矿物,可以为脱氮硫杆菌提供硫源,通过硫自养反硝化脱氮,同时对磷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沸石的多孔结构可为微生物附着提供场地,火山岩及蚌壳钙含量高,可与磷酸盐结合固定,提升磷去除效果,结合搭配四季人工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有效提升并保证雨水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
(2)人工湿地不易堵塞,保证处理渠的畅通。
(3)雨水在人工湿地中停留时间长,净化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理渠位于沟渠中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1-A2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1-B2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1-C2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渠主体1、渠上游11、渠下游12、湿地坝2、上游坝体21、进水口21a、下游坝体22、出水口22a、侧面坝体23、基质3、水泥基层4、尼龙袋5、回廊6、栅栏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通大学,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72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