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有隔振吸盘的汽车车桥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0521.1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3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富豪;于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F16F15/073;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吸盘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桥,尤其涉及一种设有隔振吸盘的汽车车桥。
背景技术
车桥是用于连接一对车轮和支撑车架的部件。在中国专利号为200620030453X、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6月27日、名称为“四轮拖拉机减振前桥总成”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现有的车桥。该电动车前桥包括杆状主体和羊角轴,羊角轴转动连接在主轴的两端。现有的汽车前桥存在以下不足:羊角轴同杆状主体的连接处容易产生变形而导致车轮倾角改变,车轮倾角改变后会增加行驶阻力而导致车量的经济性降低或导致车轮的抓地力不够而导致安全性降低;车架是直接支撑在弹簧钢板上的,故隔振吸能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羊角轴同杆状主体的连接处不容易产生变形隔振效果好的设有隔振吸盘的汽车车桥,解决了现有的车桥使用时羊角轴同杆状主体的连接处容易产生变形和隔振效果差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设有隔振吸盘的汽车车桥,包括杆状主体,所述杆状主体的两端设有安装座和安装板,所述安装座包括顶壁、竖壁和底壁,所述竖壁的上端连接在所述顶壁的靠近杆状主体端、所述竖壁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底壁的靠近杆状主体端,所述顶壁、竖壁和底壁三者呈“U”字形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板上连接有弹簧钢板,所述弹簧钢板的两端设有隔振吸盘,所述隔振吸盘包括第一吸盘和位于第一吸盘内的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之间围成吸附槽。使用时,羊角轴安装在安装座的顶壁和底壁之间,通过设置“U”字结构的安装座来安装羊角轴,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羊角轴同杆状主体的连接处也不会产生变形、进而能够使车轮倾角长时间保持在设定值,也即长时间使用后也不会产生增加行驶阻力而导致车量的经济性降低或导致车轮的抓地力不够而导致安全性降低的现象。通过同时挤压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使得第一吸盘的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中都形成负压,也即通过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一起进行吸附而实现隔振吸盘固定在弹簧钢板和车架之间。当受到振动或瞬间冲击力而使第一吸盘的吸附处产生瞬间局部脱开时,在第二吸盘的作用下、当瞬间冲击力消失后第一吸盘会重新恢复而进行吸附,使得吸盘受到瞬间冲击而产生局部瞬间断开时不会产生脱落现象,且吸附力的下降量会较小即仍旧保持良好的吸附作用。故设置隔振吸盘进行隔振,能够提高隔振效果且可靠性好(通过隔振垫进行隔振则容易产生位置移动,从而导致隔振时的可靠性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盘的吸附端伸出所述第一吸盘的吸附端。因为第一吸盘是位于外部的,有否吸附上是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的,而第二吸盘是否吸附上是不能够直观地看到的,所以如果第一吸盘超出第二吸盘则存在以下不足:按压力小了则可能第二吸盘没有吸附上、为了确保第二吸盘吸附上则需要用较大的力进行按压,而该力到底多大和持续多长时间难以掌握,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力气浪费和时间浪费。本技术方案则只要第一吸盘吸附上时第二吸盘必定已经吸附上,所以使用时能够方便省力快速地确保第二吸盘吸附上。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槽内设有将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连接在一起的若干弹性连接条,所述弹性连接条沿第二吸盘周向分布。当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都吸附上时,弹性连接条被拉长而储能,该能量产生促使第一吸盘朝向被吸附物运动的趋势,使得当第一吸盘产生瞬间断开时、加速第一吸盘恢复到吸附状态。也即进一步降低了收到瞬间冲击时而产生脱落的可能性,换而言之也即提高了吸盘的抗瞬间冲击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隔振吸盘还设有将所述第二吸盘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二者同第一吸盘外部空间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的外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密封所述气道外端的密封盖。需要时隔振吸盘同车架分离时,通过人工开启密封盖来对吸盘内部空间进行破真空,从而能够在保证大的吸力的情况下实现以小的力进行拆卸。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设置“U”字结构的安装座来安装羊角轴,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羊角轴同杆状主体的连接处不会产生变形,从而能够使得车轮倾角长时间保持在设定值;设置隔振吸盘在弹簧钢板和车架之间进行隔振,隔振效果好,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隔振吸盘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杆状主体1、安装板2、安装座3、顶壁31、竖壁32、底壁33、安装座加强板34、羊角轴4、弹簧钢板5、车架6、隔振吸盘7、气道71、第一吸盘72、第二吸盘73、吸附槽74。吸附槽74、弹性连接条75、密封盖7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0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