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1423.X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5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陆骏;尹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骏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226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污泥 温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岩屑固废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固废污泥是一种没有热值的化学成份废泥浆,其内含有天然的可溶性盐类、重晶石粉、膨润土等固体颗粒、悬浮物、聚丙烯酰胺、磺化沥青、硫化氢、微生物、胶体物合细菌、病菌、孢囊、有毒有害污染物等,还有注入地层的酸类、除氧剂、润滑剂、杀菌剂、防垢剂等化学添加剂。目前,对固废污泥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生物降解处理污泥法、化学药剂酸碱中和(俗称:脱附)处理方法、污泥固化污泥处理方法、污泥干化处理方法和污泥焚烧处理方法、高温热解处理方法等。但是,目前市场上,除了高温热解处理方法之外,其它对石油钻井固废污泥的处理方式仍存在许多缺陷及难题,比如,污泥处理效率低,达不到彻底无害化处理效果,均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且运行经济成本较高,。
目前,石油钻井固废污泥处理领域还没有采用高温热解处理这种最彻底的减容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及处置方式,因此,迫切需要专门设计、制造一种用于钻井固废污泥无害化高温热解处理的车载野外、可随时移动式连续生产的污泥高温热解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石油钻井固废污泥的处理方式存在污泥处理效率低、达不到彻底无害化处理效果、会产生二次污染且运行经济成本较高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干燥效率和固废污泥处理效率高、能取得彻底无害化的处理效果、可避免产生二次污染且经济成本低的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包括高温旋转热解窑,且高温旋转热解窑的窑筒体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热脱水段、烘干段、干燥段和热解段;
窑筒体的内壁上倾斜设有扬料板,且窑筒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有废气中颗粒收集机构和粗颗粒收集机构;废气中颗粒收集机构的进料口与另设的岩屑污泥螺旋给料机连通,且其底部设有集灰箱;
窑筒体的底部通过窑体钢带托辊设置在窑筒体支撑架上,且窑筒体底部与窑筒体支撑架之间设有动力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中,高温旋转热解窑的窑筒体包括依次连通的预热脱水段、烘干段、干燥段和热解段,即对输送过来的固废污泥进行预热脱水、烘干、干燥和热解,固废污泥中粗颗粒污泥的行走方向与高温热风热源的流动方向为逆向对流方向,大大增强了所述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的换热能力,且能利用热源的高温热风来热解固废污泥,达到完全彻底地无害化处理效果,固废污泥本身与热源燃烧燃料及火焰是完全分隔开来的,其温度控制精度高,热解区域环境温度均匀,固废污泥中原本的重晶石粉、膨润土等各种固体物质成份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能完全被很好地保存下来且进行再次回收利用,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彻底地减容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目的,还可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经济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中,窑筒体的内壁上倾斜设有扬料板,扬料板的结构及与窑筒体内壁之间的倾斜角度能使粘性高的固废污泥随着扬料板提升至窑筒体内侧上方,再由固废污泥自身的重力惯性沿着扬料板的倾斜方向抛出,与炽热的高温烟气形成逆向互动式接触,历经多次搅动翻滚后在高温旋转热解窑内形成多个固废污泥的落幕,使得高温烟气与固废污泥的接触、换热时间更长,大大提高了所述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的干燥效率和污泥处理效率。
在预热脱水段,扬料板的截面呈弧形;在烘干段和干燥段,扬料板的截面均呈“L”型;在热解段,扬料板为三段式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基体、中段和圆弧段;由此可知,预热脱水段、烘干段、干燥段和热解段位置中窑筒体内壁上安装的扬料板的结构各不相同,这样的设计,不仅能适应不同位置中污泥粘性的不同,而且能在此基础上增强高温烟气的涡流强度,还能延长污泥与高温烟气的接触时间,大大增强了所述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的换热能力和干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骏,未经陆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14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