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化式渗渠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1852.7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7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边博;周灵君;范亚民;吴海锁;姜伟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式渗渠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染防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式渗渠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城市水体污染日益加剧,对城市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控制城市水体污染势在必行。当点源污染被有效控制后,降雨径流污染就成为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对于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由于其发生时的随机性,产生的污染量和污染物质的不易确定性,因而,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较为复杂。
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物的控制,应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多种方式来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自然的水文循环。可通过生物滞留池、植被过滤带、雨水收集槽等。从降雨径流传输与贮存技术来看,传输径流主要有地下管道和地表明沟两种形式,其中地表明沟则既考虑了雨水传输的功能,也考虑了其对构造城市景观的作用,可以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生物滞留、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保护水敏感区,实现可持续水循环,提高城市水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下沉式洼地——渗渠系统可以使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连,形成了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低洼的草地能短期储存下渗的雨水。
因此,城市地表径流净化系统构建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如何合理利用绿地和景观空间采用分散式、生态型的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对降雨径流进行合理控制,通过低成本、去除率高、易于操作茶园面源污染防控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地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和原有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技术发明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下沉式洼地净化系统,以解决地表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和原有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强化式渗渠净化系统,它包括进水渠、水流分离堰、检查井和岩石层,进水渠和检查井分别位于水流分离堰的两侧,水流分离堰和检查井位于岩石层上方;
其中,
水流分离堰从上到下包括土壤层、陶粒填充层、砾石储水层和渗管,水流分离堰靠近检查井一侧设有溢流口,渗管与检查井相连;
检查井底端设有排水管。
土壤层厚度为300mm,入渗系数为1×10-3~1×10-6m/s;陶粒填充层厚度为600mm,粒径4mm-10mm,孔隙率为0.35~0.43;砾石储水层厚度为700mm,填料为砾石和缓释碳源,砾石粒径为2~10mm,孔隙率为0.38~0.46;渗管为穿孔下排水管道,直径为300mm;其中,优选土壤层厚度为300mm,陶粒填充层厚度为600mm,砾石储水层厚度为700mm,渗管为穿孔下排水管道,直径为300mm。
其中,缓释碳源为粉碎后尺寸为2~4cm的芦苇和水稻秸秆。
其中,渗管(2-4)一端位于检查井(4)内,端口设有节流阀(2-6)。
其中,渗管(2-4)表面间隔30~50cm开孔,开孔直径为5~10mm。
其中,溢流口(2-5)顶端开口位于土壤层(2-1)表层,底端与渗管(2-4)相连。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收集、沉淀、过滤等作用,可有效去除城市地表径流中的多种主要污染物,SS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0.1%,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46.9%,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52.8%,TP的平均去除率可达42.3%,NH4+-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40.2%,Pb离子的平均去除率可达68.9%,Cu离子的平均去除率可达67.6%,Z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1.3%,各类污染物浓度均可达到地表水Ⅴ类水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强化式渗渠净化系统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强化式渗渠净化系统,长60m,底宽1.2m,高度3m,截面设计成圆端型,可减少冲刷。该系统纵向设置水流分离堰2,防止渗渠侵蚀和底部顺流沟渠化。水流分离堰2自上而下分别设置土壤层2-1、陶粒填充层2-2、砾石层储水层2-3和渗管2-4。土壤层厚度为300mm,入渗系数为1×10-3~1×10-6m/s;陶粒填充层厚度为600mm,粒径4mm-10mm,孔隙率为0.35~0.43;砾石储水层厚度为700mm,填料为砾石和缓释碳源,砾石粒径为2~10mm,孔隙率为0.38~0.46,砾石层中加入破碎后尺寸大约为4cm的芦苇和水稻秸秆,均匀填入小孔径滤料,为反硝化过程提供碳源;渗管为穿孔下排水管道,直径为300mm。该系统可有效去除径流中的SS、TN、COD、TP、NH4+-N、Pb、Cu和Zn等主要污染物,平均去除分别为70.1%、46.9%、52.8%、42.3%、40.2%、68.9%、67.6%和71.3%,各类污染物浓度均可达到地表水Ⅴ类水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1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淀处理潲水回收潲水油装置
- 下一篇:景观水体活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