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试光伏组件前EL的导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2443.9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7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徐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格润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28 | 分类号: | H01R4/28;H01L2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59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组件 el 导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测试光伏组件前EL的导线夹。
背景技术
测试设备所用导线夹来连接被测物体以便对被测物体进行测试,光伏组件的待层压件在进行层压封装前需要对其进行EL测试,确定其是否有电池隐裂、破片、短路、黑心缺陷等情况。通常测试设备一天需要对待层压件的测试可以到达成百上千次,必将通过频繁夹、取鳄鱼夹来接通、断开测试设备与待层压件。而鳄鱼夹夹取待层压件引出线时,偶有夹子夹变形引出线,导致层压时变形的引出线压裂电池片的情况发生。况且,鳄鱼夹由于使用频繁,通常在使用1-2个月后便需要维修、甚至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对待层压件测试时,能有效杜绝待层压件的引出线发生形变的测试光伏组件前EL的导线夹。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测试光伏组件前EL的导线夹,包括两个绝缘体,所述每个绝缘体在各自的至少一面设有导电面,其中一个绝缘体的导电面通过电线与测试设备的正接线柱连接,另一个绝缘体的导电面通过电线与测试设备的负接线柱连接。
所述绝缘体均为长方体的绝缘陶瓷。
所述绝缘陶瓷的底面分别设有导电面。
所述绝缘陶瓷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导电面,在绝缘陶瓷底面分别设有导电面。
所述长方体绝缘陶瓷的规格为50*35*15mm。
所述长方体绝缘陶瓷重量为50g。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传统的导线鳄鱼夹与引出线之间齿与平面的接触方式变更为平面导线夹与引出线之间面与面的接触方式,这样,测试时,对待层压件的引出线由夹、取的方式变为放置、拿开的方式,防止了鳄鱼夹夹齿对待层压件引出线的夹损,有效杜绝了待层压件引出线形变的发生,大大降低了组件意外夹损而要返修的情况发生。
2、能有效提高对待层压件的测试效率,2个鳄鱼夹完成一次导线间的连接、断开需要10秒左右,而换成压块式导线夹此过程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仅为2秒。
3、具有使用方便快捷,使用时间长,可达1-2年。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测试光伏组件前EL的导线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一种测试光伏组件前EL的导线夹,包括绝缘体2、3,在绝缘体2、3各自的至少一面设有导电面,其中一个绝缘体2的导电面22通过电线4与测试设备1的正接线柱连接,另一个绝缘体3的导电面32通过电线5与测试设备1的负接线柱连接。
绝缘体2、3均为长方体的绝缘陶瓷。绝缘陶瓷2、3的底面分别设有导电面21、31;也可采用在绝缘陶瓷2、3的上表面分别设有导电面22、32,同时在绝缘陶瓷2、3底面分别设有导电面21、31。
一般来说,长方体绝缘陶瓷的规格约50*35*15mm,重量约50g。测试设备的正接线柱的连接线焊接到绝缘陶瓷2的导电面的某一位置,测试设备的负接线柱的连接线焊接到绝缘陶瓷3的导电面的某一位置。因焊接处有点凸起,防止焊接凸起对待层压件刮损,一般采取在绝缘体导电面的另一面焊接连接线,若绝缘体上下两面有导电面,将连接线焊接在绝缘体的侧面。
使用时,将待测层压件放置到测试设备上,然后将测试光伏组件前EL的导线夹放置到待测层压件的引出线上,保持其导电面与引出线的完全接触,因导电面是一块整体的导电面,故能保证测试设备与待层压件的引出线有充分的接触,允许有较大位置放置偏差,故此导线夹操作更方便、快捷和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格润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格润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24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