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发泡注塑的斜顶脱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2755.X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57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许健;李丛泽;王铁男;陈京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泡 注塑 脱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发泡注塑的斜顶脱模结构。
背景技术
微发泡注塑是注塑行业内快速发展的成型技术,成型过程中微孔的存在降低了产品重量,也能够改善产品变形行为。但气泡的存在增加了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增大了制品脱模难度。实际生产过程中,含有深筋结构的斜顶在脱模过程中,频繁出现顶出不畅而致产品变形报废。
V212门板是我司首个微发泡注塑产品,产品表面气纹的存在严重影响产品的脱模效果,尤其是在具有深筋结构的斜顶结构中更为不畅。为改善该问题,我司分别采用增加斜顶的深筋脱模斜度及增加产品顶出定位等方式,但改善效果并不理想,长期以来维护生产采用的措施为每三十件喷停机喷脱模剂一次,停机排料造成了大量材料浪费并影响了设备成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斜顶脱模不畅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微发泡注塑的斜顶脱模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在注塑斜顶膜内开设有顶针置放孔,顶针置放孔内设置有顶针,顶针套设有回位弹簧,顶针的前段为顶头,顶针的后端为球头,球头从注塑斜顶膜的外表面伸出,顶头位于注塑斜顶膜内表面的深腔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注塑斜顶膜注塑时,其深腔部位形成注塑件的深筋,脱模时,斜顶脱模不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顶针的球头收到推顶,顶针的顶头将注塑件的深筋顶出。注塑件脱模后,回位弹簧使顶针回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斜顶膜内置球面驱动顶针机构,借助球头导向驱动内置的顶针增加深筋部位的脱模力量,该结构明显提高了微发泡产品的脱模能力,解决了脱模难题。明显改善了制品脱模效果,较传统每三十件停机喷脱模剂的方式,大幅降低了设备异常停机及产品排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注塑斜顶膜1内开设有顶针置放孔2,顶针置放孔2内设置有顶针3,顶针3套设有回位弹簧4,顶针3的前段为顶头31,顶针3的后端为球头32,球头32从注塑斜顶膜1的外表面伸出,顶头31位于注塑斜顶膜1内表面的深腔部位5。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注塑斜顶膜1注塑时,其深腔部位5形成注塑件的深筋,脱模时,斜顶脱模不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顶针3的球头32收到推顶,顶针3的顶头31将注塑件的深筋顶出。注塑件脱模后,回位弹簧4使顶针3回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27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注塑机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削除保险杠注塑浇口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