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控传感器及应用该传感器的自动喷雾降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2790.1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3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宗业;程刚;孙浩宇;徐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千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5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控 传感器 应用 自动 喷雾 降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控传感器及应用该传感器的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井下除尘方法目前主要有:声波雾化降尘技术,磁化水降尘技术,预荷电喷雾降尘技术,泡沫降尘技术和高效喷雾降尘技术等,可使井内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得到有效沉降。一般来说,工业中所用除尘器通常分为干式机械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和电除尘器等。在煤矿井下应用的除尘设备方面,干式机械除尘器和过滤除尘器,机体较为庞大且结构复杂;电除尘器不宜直接净化高浓度含尘气体对制造和安装质量要求较高,且井下运行不够安全。相比而言,对于煤矿井下除尘,特别是放顶煤工作面的除尘。湿式除尘器尤其是喷雾降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目前的喷雾降尘装置延时时间多不可调,这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或是降尘效果不理想。此外,传感器多为触控式,容易发生机械故障,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故障率低的光控传感器及应用该传感器的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一种光控传感器,包括侧盖、防爆外壳、线路板、光传感器、传感器接线柱及后盖;所述的侧盖设置在防爆外壳侧面,所述的防爆外壳后部镂空并设置后盖,所述的线路板、光传感器和传感器接线柱设置在防爆外壳内。
进一步,所述的线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防爆外壳上;接线柱固定在线路板。
一种应用上述光传感器的自动喷雾降尘装置,还包括主机、电磁阀、供水管路和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路上设置喷头和电磁阀,所述主机中集成延时调整模块,所述主机与声控传感器通过信号线相连。当有信号产生时,声控传感器通过信号线将信号传给主机的CPU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并控制电磁阀的开闭,所述光控传感器引入装置采用橡胶密封圈式引入防爆装置结构。
进一步,所述主机内置3个延时模块,每个模块上有四个开关,共12个延时调整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光控防爆传感器采用优质钢材制成,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牢固,引入装置采用橡胶密封圈式引入防爆装置结构,控制线路板安装于盒内,接线与维护均比较方便。
2、本实用新型光控型防爆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其中所述喷头为可调换式,可根据不同的矿井环境进行更换相应的喷头,适应性强。
3、本实用新型通过光控来实现了自动控制喷雾活洒水的全过程,操作简便,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控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喷雾降尘装置的电气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光控传感器包括侧盖1、防爆外壳2、线路板3、光传感器4、传感器接线柱5及后盖6;侧盖1设置在防爆外壳2侧面,防爆外壳2后部镂空并设置后盖6,线路板3、光传感器4和传感器接线柱5设置在防爆外壳内。线路板3通过螺栓固定在防爆外壳2上;接线柱5固定在线路板3上。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包括:主机、光控传感器、电磁阀、喷头、供水管路,主机中集成延时调整模块,主机与光控传感器通过信号相连,电磁阀安置于主水管路,当有信号产生时,光控传感器通过信号线将信号传给主机的CPU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并控制电磁阀的开闭。主机内置3个延迟模块,每个模块上有四个开关,共12个延时调整开关。每个延时开关对应一个延时时间,延时开关组合应用可设置不同的延时时间。
如图2所示,当外界环境信号被传感器接收后,传感器即将其转换成待定的电信号,通过信号电缆线传输到主机。经主机将其放大与处理后送入CPU,由CPU根据预置的工作程序进行工作,经输出驱动控制固态继电器工作,强电输出系统根据固态继电器的动作指令,直接驱动喷洒观众电磁阀,从而实现了自动控制喷雾或洒水的全过程。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千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千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2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救生舱结构
- 下一篇:新式大采高防片帮液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