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整理图书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3018.1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6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董永波;张慧芬;王雅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25J13/00;B25J13/08;B25J19/04;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整理 图书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书智能管理领域,涉及一种整理图书机器人,特别是一种智能整理图书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然而,当前社会知识书籍种类繁多,图书馆藏书量巨大,图书整理工作成为一个难题。
目前,现有的图书整理工作大多数由人工整理完成,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增加管理图书成本,又降低了图书整理工作效率。人工整理图书准确性差,错放图书现象经常发生,给读者借阅图书造成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智能整理图书机器人解决上述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无法解决上述图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整理图书机器人,智能整理图书机器人通过RFID识别定位技术对图书进行识别和图书所处书库位置定位,自主智能识别行驶路径到达图书应处位置,通过图像识别确定图书外形和尺寸,实现对图书的智能、准确归架整理。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整理图书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整理图书机器人包括:中央控制器、RFID读写器、RFID电子标签、图像识别模块、整理图书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模块、检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供电模块。所述中央控制器分别与RFID读写器、图像识别模块、整理图书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模块、检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供电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分别与中央控制器、RFID读写器、图像识别模块、整理图书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模块、检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连接。
所述的中央控制器分别与RFID读写器、图像识别模块、整理图书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模块、检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供电模块连接,接收处理RFID读写器、图像识别模块、整理图书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模块、检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供电模块传输来的信息和数据,并向RFID读写器、图像识别模块、整理图书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移动模块、检测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供电模块传输命令信息和数据。
所述的RFID读写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用于读取RFID电子标签的图书信息、图书位置信息、充电识别RFID电子标签和机器人信息及其位置信息,将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反馈到中央控制器;RFID读写器分为书库RFID读写器和机器人RFID读写器;书库RFID读写器与图书管理系统连接,用于读取图书信息RFID电子标签、位置标记RFID电子标签;机器人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图书信息RFID电子标签、位置标记RFID电子标签、机器人信息RFID电子标签。
所述的RFID电子标签向RFID读写器反馈图书信息、图书位置信息、充电识别信息和机器人信息及其位置信息,分为图书信息RFID电子标签、位置标记RFID电子标签、机器人信息RFID电子标签、充电识别RFID电子标签,每一本书有唯一的图书信息RFID电子标签,每一个机器人有唯一的机器人信息RFID电子标签身份。
所述的图像识别模块实现对图书外形和尺寸大小的确定,包括摄像头、图像采集卡、图像处理识别软件,摄像头安装在机械手前端。
所述的整理图书模块采用旋转平台、升降装置、传送装置、推送装置、机械臂和机械手组合构成,通过图像识别模块对图书外形和尺寸大小进行识别,由机械臂和机械手对图书进行夹取,通过旋转平台、升降装置、传送装置、推送装置工作将图书放回原处。旋转平台采用齿轮和电机组合装置;升降装置采用升降臂实现升降;传送装置采用传送带移动图书;推送装置采用推进机装置推送图书;机械臂采用三自由度运动结构分别与三个步进电机连接,并由三个步进电机进行控制;机械手采用小型电动机械夹钳用来夹取图书,机械手两端安装容栅传感器测量机械手开口位移;机械手下端安装尖状结构,适合从书架上两书之间缝隙叉开两书。
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网络通信服务器、无线信号接收和发送模块。通过该模块实现机器人与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无线通信,保持机器人与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联系。
所述的移动模块实现机器人在图书馆内的移动,该模块包括2个旋转编码器、2个电机驱动电路、2个独立主动轮、2个缓冲万向从动轮、2个减速器、2个直流伺服电机。电机驱动电路由中央控制器连接控制;2个独立主动轮作为机器人的后轮,通过两个主动轮的速度不同来实现机器人的转向功能,速度相同时实现机器人的前进和后退;2个缓冲万向从动轮作为机器人的前轮,配合2个主动轮完成前进、后退、转向;每一减速器和每一驱动轮连接;每一个直流伺服电机和一个减速器、一个旋转编码器、一个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构成两套移动动力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3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