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水织机防溅式喷口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4369.4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4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蔡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7/32 | 分类号: | D03D4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水 织机 防溅式 喷口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设备领域,特别地,是一种喷水织机的防溅式喷口。
背景技术
喷水织机属于喷射织机,是利用水作为引纬介质,通过喷射水流对纬纱产生摩擦牵引力,使固定筒子上的纬纱引入梭口。由于水流的集聚性较好,喷水织机上没有任何防水流扩散装置,即使这样它的筘幅也能达到两米多。喷水织机的水流集束性好,加之水对纬纱的摩擦牵引力也大,因此使喷水织机的纬纱飞行速度、织机速度都居各类织机之首。
喷水织机的喷头喷出水柱的喷口一般会溅射部分水雾,这是由于水柱喷射出喷口时,水柱的流速与喷口壁面的速度差造成的,结合喷口壁面对水柱的粘滞力,使水柱外周壁的水脱离水柱形成水雾,这种水雾一方面浪费水源的同时,还会造成水流集束性不好,空气污染、腐蚀机械、污染布坯的不利后果,特别是水流集束性不好会影响纬纱的飞行,进而影响布坯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水织机防溅式喷口,该喷水织机防溅式喷口能消除或降低喷水织机喷头喷口形成的水雾,同时使水流保持较好的集束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喷水织机防溅式喷口包括喷头,所述喷头的口部环设有导轮,所述导轮并排设置且单侧轮面指向所述喷头口部的中心,所述导轮的单侧轮面的组合紧密排列构成所述喷头的喷口,所述导轮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所述驱动电机使所述导轮的轮面与所述喷头喷出的水流流速保持同步。
作为优选,所述导轮之间通过铰接轴连或者导轮侧壁直接齿轮啮合的方式动力相连,所述驱动电机与导轮之一动力相连,通过驱动单个导轮即可同步驱动全部的导轮,减少驱动部件的复杂性。
作为优选,所述导轮的轮面设置有疏水薄膜层,使水喷射出喷口时,迅速与所述导轮的轮面脱离接触,防止水雾产生。
作为优选,所述导轮轮面与所述喷头的口部外侧形成同步水道,所述同步水道通过供水通道供水,所述供水通道连通喷头的供水系统,所述同步水道能够使经过其的水预先与所述导轮轮面产生相对同步的运动,使最终经喷口表面的水得到预先的缓冲加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由旋转的导轮环形排列构成的喷水织机喷头喷口可以使水流在喷射出喷口时,喷口的内壁与水流的速度保持一致,防止水流外周因与喷口的速度差过大,而产生的大量水雾影响水流喷射后的集束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喷水织机防溅式喷口环形排列导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喷水织机防溅式喷口实施例一中导轮位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喷水织机防溅式喷口实施例二中导轮位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喷水织机防溅式喷口包括喷头100,所述喷头100的口部环设有导轮200,所述导轮200并排设置且单侧轮面指向所述喷头100口部的中心,所述导轮200的单侧轮面的组合紧密排列构成所述喷头100的喷口,所述导轮200由驱动电机300驱动旋转,所述驱动电机300使所述导轮200的轮面与所述喷头100喷出的水流10流速保持同步。
上述的喷水织机防溅式喷口,所述导轮200之间的动力链接方式可采用铰接轴连(即通过和后驱车传动轴结构一致的构件链接各导轮的中心轴建立动力链接)或者采用导轮侧壁直接齿轮啮合的方式动力相连,所述驱动电机300与导轮200之一动力相连。
上述的喷水织机防溅式喷口,所述导轮200的轮面设置有疏水薄膜层210。
实施例二:
参阅图1和图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使所述导轮200轮面与所述喷头100的口部外侧形成同步水道110,所述同步水道110通过供水通道供水,所述供水通道连通喷头100的供水系统,所述同步水道110能够使经过其的水预先与所述导轮200轮面产生相对同步的运动,使最终经喷口表面的水得到预先的缓冲加速。
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晨彩纺织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43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筘框撞击式动能循环结构
- 下一篇:并列复合纤维吸湿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