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手或操作员用安全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4543.5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7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星;陈能鑫;蒋学军;谌佑生;蔡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R22/00 | 分类号: | B60R22/00;B60R2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手 操作员 安全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手或操作员用安全带。
背景技术
飞机安全带是用于约束并保护乘员安全。目前,直升机上射手或操作员用的安全带一般由两根腰带、两根肩带、一个惯性卷筒、一个快卸锁、一个惯性卷筒锁止操纵装置组成。两根肩带是由一个惯性卷筒联接在一起,惯性卷筒可根据直升机加速度大小进行锁止或松开。惯性卷筒锁止操纵装置根据乘员需要对惯性卷筒自动锁止及手松锁止功能进行控制。两根腰带、两根肩带在使用时插入快卸锁联成一体将乘员固定在座椅上保护乘员。上述结构存在主要问题:一是现用的飞机安全带腰带部分由于不带惯性卷筒无法根据直升机加速度大小进行锁止或者松开,不方便乘员使用;二是乘员只能被安全带束缚在座椅上进行保护,当需要站立或者离开座椅时只能解开安全带方能进行,无法为使用者提供有效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简单,可为乘员进行复杂动作提供有效保护的一种射手或操作员用安全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射手或操作员用安全带,包括腰带惯性卷筒总成和肩带惯性卷筒总成两部分;
所述腰带惯性卷筒总成中:快卸锁与缝合在第一织带上的第一锁舌锁合,第一织带一端穿过第一调节装置后具有的自由端为第一拉带,第一织带的另一端与第一惯性卷筒缝合;第二织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缝合;第二锁舌缝合在第三织带上,第三织带一端穿过第二调节装置后具有的自由端为第二拉带,第三织带的另一端与第二惯性卷筒缝合;操纵装置分别与第一惯性卷筒和第二惯性卷筒螺纹连接;
所述肩带惯性卷筒总成中:第四织带一端与第三惯性卷筒缝合,另一端与第五织带的中间部位缝合;第五织带两端分别与第三调节装置、第四调节装置连接;第六织带和第七织带一端分别穿过第三调节装置和第四调节装置后具有的自由端分别为第三拉带和第四拉带,第六织带和第七织带的另一端与第三锁舌和第三锁舌缝合;
第八织带的一端与腰带惯性卷筒总成中第二织带的中间部位缝合,第八织带的另一端与肩带惯性卷筒总成中第四织带和第五织带的缝合部位缝合。
进一步优化的是,所述第四织带和所述第五织带之间垂直缝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乘员可根据需要选择安全带使用模式;当使安全带惯性卷筒处于自动锁止状态,乘员可以进行站立或离开座椅等复杂动作,扩大乘员活动范围的同时安全带随着乘员运动对乘员进行有效保护;当使安全带惯性卷筒处于手动锁止状态,乘员被固定在座椅上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射手或操作员用安全带中的腰带惯性卷筒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射手或操作员用安全带中的肩带惯性卷筒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射手或操作员用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射手或操作员用安全带中的肩带惯性卷筒总成与腰带惯性卷筒总成之间的缝纫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射手或操作员用安全带由肩带惯性卷筒总成、腰带惯性卷筒总成组成。
腰带惯性卷筒总成如图1和图3所示,由快卸锁1、第一锁舌2a、第一织带3a、第一拉带4a、第一调节装置5a、第二织带3b、第一惯性卷筒6a、织带3c、第二惯性卷筒6b、第四织带3d、第二调节装置5b、第二拉带4b、第八织带3e、第二锁舌2b、惯性卷筒锁止操纵装置7组成。
快卸锁1与缝合在第一织带3a上的第一锁舌2a锁合,第一织带3a一端穿过第一调节装置5a后具有的自由端为第一拉带4a,第一织带3a的另一端与第一惯性卷筒6a缝合;第二织带3b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调节装置5a和第二调节装置5b缝合;第二锁舌2b缝合在第三织带3c上,第三织带3c一端穿过第二调节装置5b后具有的自由端为第二拉带4b,第三织带3c的另一端与第二惯性卷筒6b缝合。
操纵装置7分别与第一惯性卷筒6a和第二惯性卷筒6b螺纹连接。惯性卷筒锁止操纵装置7控制第一惯性卷筒6a、第二惯性卷筒6b自动锁止及手动锁止功能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4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