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用钢护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5824.2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0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康伟;郑雄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H02S20/30;F21V33/00;F21V21/00;F21W13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龙洋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地 用钢护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钢护筒。
背景技术
钢护筒就是在进行钻孔桩施工的过程中,用来保证其垂直度,防止周围泥土、碎石下落造成塌孔、影响施工进度及安全。钢护筒就是根据孔桩的大小用铁皮箍成的一个圆形的两头都是空的桶。
很多建筑工地为了赶工期,需要在夜间照明的条件下,现有的钢护筒通常埋设于地面以上0.2-0.3m,位于施工人员的视线以下,其上没有采用任何警示装置,施工人员不能清楚地观察到钢护筒,容易误坠入到筒内,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在操作施工机械设备时容易对钢护筒产生碰撞,造成钢护筒的移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专利CN 203096733U公开了一种钢护筒,其包括筒体,该筒体至少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反光层或发光层,从而使钢护筒容易被识别,避免施工人员夜间施工时误坠入筒内。
但是,上述专利还存在如下问题:1、如采用发光层的方案,则如何解决电源的问题,上述专利中未公开;2、如遇到阴雨天气,是否会对发光层造成损伤,从而影响钢护筒的警示效果。以上两个问题均是需要考虑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钢护筒,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地保证钢护筒的警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建筑工地用钢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包括筒体、转板、太阳能电池板和LED灯泡;所述筒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转板的下端铰接于所述凹槽下端的槽壁上,所述转板的上端能够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转板的厚度为所述凹槽深度的1/2,所述转板与筒体之间设置有能够使所述转板保持水平和竖直位置的定位结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所述转板的内板面;所述LED灯泡设置于所述转板的外板面,所述LED灯泡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钢护筒中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电源,白天可将转板打开吸收阳光,夜间时将转板嵌设于凹槽内,使LED灯处于竖直位置,从而实现照明警示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转板的内板面开设有一卡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卡槽的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转板的外板面开设有一灯槽,所述LED灯嵌设于所述灯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筒体外侧壁上的旋钮,所述旋钮靠近所述凹槽的上端,所述转板的外板面上具有一凸台,当所述转板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时,所述旋钮能够通过自身的旋转与所述凸台相贴靠;所述转板还能够通过旋转使得其外板面与所述凹槽下端的槽壁相贴靠。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内卡钩和外卡钩,所述内卡钩固定于所述转板的内板面,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内卡钩相卡接的内卡扣;所述外卡钩固定于所述转板的外板面,所述凹槽下端的槽壁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外卡钩相卡接的外卡扣。
作为优选,转板的外板面设置有一灯槽,所述灯槽里设置有玻璃板,所述灯槽和玻璃板围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LED灯泡设置在所述密闭空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钢护筒中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电源,白天可将转板打开吸收阳光,夜间时将转板嵌设于凹槽内,使LED灯处于竖直位置,从而实现照明警示作用,节能、环保。
2、由于设计有凹槽,且转板的厚度仅为凹槽深度的1/2,则当转板处于竖直状态时,太阳能电池板位于凹槽内,不会被雨淋湿;LED灯泡处于灯槽和玻璃板围成的密闭空间内,具有防风雨的作用,可以延长LED灯泡的实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本钢护筒的轴测图。
图2是实施例中本钢护筒的仰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中,1、筒体;2、转板;3、太阳能电池板;4、LED灯泡;5、凹槽;6、卡槽;7、灯槽;8、旋钮;9、凸台;10、玻璃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58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宽水域钢栈桥钢管桩施工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六边形钻孔灌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