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内、外丝弯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6904.X | 申请日: | 2015-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6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倪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洪飞 |
主分类号: | F16L43/00 | 分类号: | F16L43/00;F16L4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弯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管连接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内、外丝弯头。
背景技术
弯头用于改变水体的流向,现有技术中的弯头采用塑料材质,尤其是PVC管最为常见,在输送自来水的过程中,当水体在弯头内滞留时,水体内的微生物会沉淀停留在弯头内,导致对水质产生二次污染,长期使用会造成生活用水质量的下降,因此如何实现水体内的微生物能随着水体流走,成为了发明人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改善水质现也有不锈钢复合弯头如中国专利公开CN103899866A涉及一种金属塑料复合弯头管件是建筑室内外塑料排水管的一个配件,属于塑料复合管道领域,它是双层结构由金属弯头内层和塑料弯头外层复合组成一体的。其在连接处采用不锈钢管端面与所述承口连接处齐平,在和管材通过热熔连接时,在管材和弯头连接处形成一道不规整的坎,不仅影响输水,而且容易在坎边滋生细菌,同时其连接只能采用热熔焊接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锈钢内、外丝弯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内、外丝弯头,所述弯头的管体分为内外两层结构,内层为不锈钢管,外层为塑料弯头体,所述的内外层复合组成一体,弯头体一端有承水口,另一端设有内、外丝连接件,所述内、外丝连接件端面与所述不锈钢管端面贴合,所述不锈钢管另一端伸入承水口,所述承水口内径大于所述不锈钢管外径,所述不锈钢管外表面与所述承水口之间设有容置腔。
上述设计中不锈钢管一端伸入承水口以便在不锈钢管与所述承水口内径之间留有容置腔,在管材与弯头热熔连接时,多余的塑料挤入容置腔避免在管道内壁形成坎,同时增加管材与弯头的连接强度。内、外丝连接件方便其与管材或配件通过螺纹连接。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锈钢管外壁设有拉丝纹路或麻孔,增加不锈钢管与弯头体的连接强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头体外圆周面设有夹持面。所述夹持面便于安装弯头体。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面为设置于所述弯头体表面的凸起。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锈钢管伸入承水口的长度为2-5mm。便于容纳熔融的塑料且能够防止在容置腔形成大量空穴。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外丝连接件外表面设有防滑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滑带由内、外丝螺纹连接件外圆周面上的环形沟槽以及内、外丝螺纹连接件端面的卡爪组成。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外丝螺纹连接件与所述不锈钢管贴合面为锥面。所述锥面便于提高内、外丝螺纹连接件与所述不锈钢管贴合精度,防止错位。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水口朝向外侧的端面设有环形槽,即所述承水口为阶梯孔,便于在管材与承水口连接面形成平整的塑料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不锈钢管一端伸入承水口以便在不锈钢管与所述承水口内径之间留有容置腔,在管材与弯头热熔连接时,多余的塑料挤入容置腔避免在管道内壁形成坎,同时增加管材与弯头的连接强度。内、外丝连接件方便其与管材或配件通过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内丝直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外丝直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外丝螺纹连接件表面防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弯头体,2.夹持面,3.承水口,4.容置腔,5.不锈钢管,6.内、外丝连接件,7.贴合面,8.防滑带,9.卡爪,10.环形沟槽,11.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所示,一种不锈钢内、外丝弯头,所述弯头的管体分为内外两层结构,内层为不锈钢管5,外层为塑料弯头体1,所述的内外层复合组成一体,弯头体1一端有承水口3,另一端设有内、外丝连接件6,所述内、外丝连接件6端面与所述不锈钢管5端面贴合,所述不锈钢管5另一端伸入承水口3,所述承水口3内径大于所述不锈钢管5外径,所述不锈钢管5外表面与所述承水口3之间设有容置腔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洪飞,未经倪洪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6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对陶瓷接合件及相关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变径三通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