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涨式不锈钢管件承口整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7498.9 | 申请日: | 2015-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4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林;余腾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康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1/02 | 分类号: | B21D41/02;B21D41/04;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涨式 不锈钢管 件承口 整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涨式不锈钢管件承口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管件是各种不锈钢材质管路连接工件的统称,可按照形状,用途,连接方式等分为不同类别。具有便于安装,性能高,耐用等特点,在各种管路建设与安装中有广泛的应用。
而现有的不锈钢管件在制成后,由检规的通止端去测试管件的扩口处大小,当遇到有通规通不过或止规止不住的情况,将不合格的管件拿出来;若管口处的直径过大(即止规止不住的情况);若管口内扩口处的直径过小(通规通不过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基本采用人工处理,自动化程度较低,效率较低,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效率较高且能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内涨式不锈钢管件承口整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涨式不锈钢管件承口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左夹模、右夹模、涨模芯及模芯,所述的涨模芯由多个独立的涨模芯片围绕呈圆台状结构,各涨模芯片的下端设置有凹槽,若干个凹槽构成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件,模芯滑动连接于涨模芯内,且模芯的外侧壁与涨模芯的内侧壁采用斜面连接,模芯还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左夹模及右夹模分别位于涨模芯的两侧设置,且左夹模上设置有驱动左夹模往涨模芯运动的第一移动装置,右夹模上设置有驱动右夹模往涨模芯运动的第二移动装置。
优选为,所述的第一移动装置包括左移动模座及第二驱动机构,该左移动模座分别与左夹模及第二驱动机构固定连接。
优选为,所述的第二移动装置包括右移动模座及第三驱动机构,该右移动模座分别与右夹模及第三驱动机构固定连接。
优选为,还包括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包括左压机、右压机及导柱,该左压机及右压机固定于工作台上,导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压机及右压机上,左移动模座及右移动模座分别套设于导柱上,且左移动模座及右移动模座分别与导柱滑动连接。
优选为,还包括有连接法兰,该连接法兰固定连接于工作台上,连接法兰与工作台之间构成空腔,涨模芯的下端位于该空腔内,涨模芯的下端可沿该空腔滑动。
优选为,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第三驱动机构均为油缸。
优选为,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设备即能将管件的口径扩大也能将管件的口径缩小,有效的实现了对管件整形的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产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涨模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涨式不锈钢管件承口整形装置,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包括工作台1、左夹模4、右夹模5、涨模芯3及模芯2,所述的涨模芯3由多个独立的涨模芯片31围绕呈圆台状结构,各涨模芯片31的下端设置有凹槽311,若干个凹槽311构成容置腔,该容置腔内设置有弹性件,其中弹性件为弹簧,模芯2滑动连接于涨模芯3内,且模芯2的外侧壁与涨模芯3的内侧壁采用斜面连接,模芯2还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左夹模4及右夹模5分别位于涨模芯3的两侧设置,且左夹模4上设置有驱动左夹模4往涨模芯3运动的第一移动装置,右夹模5上设置有驱动右夹模5往涨模芯3运动的第二移动装置,该设备即能将管件的口径扩大也能将管件的口径缩小,有效的实现了对管件整形的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产业化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移动装置包括左移动模座6及第二驱动机构8,该左移动模座6分别与左夹模4及第二驱动机构8固定连接。
优选为,所述的第二移动装置包括右移动模座7及第三驱动机构9,该右移动模座7分别与右夹模5及第三驱动机构9固定连接。
优选为,还包括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包括左压机10、右压机11及导柱12,该左压机10及右压机11固定于工作台1上,导柱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压机11及右压机12上,左移动模座6及右移动模座7分别套设于导柱12上,且左移动模座6及右移动模座7分别与导柱12滑动连接,有效的对左移动模座及右移动模座的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了左夹模及右夹模的运动,最终保证了压缩管件口径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74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