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元微合金表面涂层强化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3157.2 | 申请日: | 201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4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焰磊;段四华;韩秋水;祝焱;胡宽雨;李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龙丰精密铜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16 | 分类号: | B21D22/16;B21D37/01;B21D37/2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合金 表面 涂层 强化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螺纹铜管成型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多元微合金表面涂层强化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铜管加工行业使用的内螺纹成型旋压环采用轴承钢(GCr15)材料加工制造,形成一定形状、尺寸(内表面),再对工作面进行热处理强化,调质后工作面洛氏硬度在HRC62-HRC64之间(约为维氏硬度HV740-HV800)。在使用时与钢球共同组成旋压系统进行运作,由于钢球也采用轴承钢(GCr15)材料加工而成,使得旋压环耐磨性不够,工作面比较容易磨损而报废,同时由于成型过程中工作面的非均匀磨损(旋压环加工精度,坯管的波动,高速电机震动,拉拔速度的波动等因素),使得生产的内螺纹铜管表面纹路不良,齿高、壁厚超标,造成产品不合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元微合金表面涂层强化内螺纹成型旋压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元微合金表面涂层强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旋压环,所述旋压环的工作面设有一层强化涂层。
所述旋压环为一圆环,该圆环内沿具有与钢球接触摩擦的弧形面,所述工作面即为该弧形面。
所述弧形面为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选用目前在用的、轴承钢加工的内螺纹成型旋压环,运用多元微合金表面涂层工艺技术,使成型旋压环工作面生成一层或多层超硬、高耐磨、低摩擦系数的强化涂层,表面硬度提高到原来的4倍以上,增加旋压环工作面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成型旋压过程中与钢球的摩擦,提高旋压环的使用寿命,减少产品(内螺纹铜管)的尺寸波动、提升内螺纹铜管表面质量,从而获得更好地客户使用性能,大幅度减少产品在客户弯、胀、扩使用过程中的报废。综上所述:其优点在于:
1. 解决了旋压环在使用过程中过早出现环沟、麻点等不均匀磨损,大幅度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2. 降低旋压环的摩擦阻力;
3. 降低内螺纹产品尺寸波动;
4. 提高产品表面质量(旋压纹路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 、 “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龙丰精密铜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龙丰精密铜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31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确导向冲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控冲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