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防丢装置及防丢钥匙挂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5036.1 | 申请日: | 201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1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乔鸿展;姜少壮;张家赫;徐丰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A44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徐淑东;王宇杨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装置 钥匙 | ||
1.一种智能防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防丢装置包括蓝牙模块、电源模块、发声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蓝牙模块、所述发声模块和发光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电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智能防丢装置进行供电;
所述蓝牙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客户端发出的搜索信号时或者在检测到客户端发出的蓝牙信号的强度小于阈值时,向发声模块和发光模块发送报警信号;
所述发声模块与蓝牙模块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蓝牙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时,产生声音报警;
所述发光模块与蓝牙模块电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蓝牙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时,产生发光报警或闪烁报警;
所述蓝牙模块包括芯片CC2540,所述蓝牙模块的电路结构如下:
芯片CC2540的第四管脚、第十管脚、第二十一管脚、第二十四管脚、第二十七管脚、第二十八管脚、第二十九管脚、第三十一管脚、第三十九管脚与电源模块电连接;
芯片CC2540的第一管脚接地;
芯片CC2540的第二十二管脚、第一晶振X1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一电容器C1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一电容器C1的第二端子接地;
芯片CC2540的第二十三管脚、第一晶振X1的第二端子以及第二电容器C2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二电容器C2的第二端子接地;
芯片CC2540的第二十五管脚与第三电容器C3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三电容器C3的第二端子、第四电容器C4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一电感器L1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四电容器C4的第二端子接地;
芯片CC2540的第二十六管脚与第五电容器C5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五电容器C5的第二端子、第六电容器C6的第一端子以及第四电感器L4的第二端子电连接,第四电感器L4的第一端子接地;
第一电感器L1的第二端子、第六电容器C6的第二端子以及第二电感器L2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二电感器L2的第二端子、第三电感器L3的第一 端子以及第七电容器C7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七电容器C7的第二端子接地;第三电感器L3的第二端子与天线电连接;
芯片CC2540的第三十管脚与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一电阻器R1的第二端子接地;
芯片CC2540的第三十二管脚、第二晶振X2的第二端子以及第九电容器C9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九电容器C9的第二端子接地;
芯片CC2540的第三十三管脚、第二晶振X2的第一端子以及第八电容器C8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八电容器C8的第二端子接地;
芯片CC2540的第四十管脚与第十电容器C10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第十电容器C10的第二端子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模块包括蜂鸣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与USB接口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模块的电路结构如下:
第二电阻器R2的第一端子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子、第一二极管V1的阴极以及蜂鸣器的第一端子电连接;
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子与蓝牙模块电连接,第三电阻器R3的第二端子与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地;
第一二极管V1的阳极、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以及蜂鸣器的第二端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防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路结构如下:
第四电阻器R4的第二端子与USB接口电连接,第四电阻器R4的第一端子、第五电阻器R5的第一端子、第二二极管V2的阴极以及第三二极管V3的阳极电连接;
第三二极管V3的阴极、第十一电容器C11的第一端子以及可充电电池的正极电连接;
第五电阻器R5的第二端子、第十一电容器C11的第二端子以及可充电电池的负极接地。
7.一种防丢钥匙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丢钥匙挂包括外壳和与所述外壳连接的挂链,所述外壳内部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防丢装置,所述挂链用于将所述防丢钥匙挂悬挂在钥匙圈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503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开关
- 下一篇:带有振动与红外传感检测控制的室内防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