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浸泡式电机冷却液智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6328.7 | 申请日: | 201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2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康尔良;靳海鹏;周美丽;陈政豪;张立新;邱赫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9/193 | 分类号: | H02K9/19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陈润明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泡 电机 冷却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浸泡式电机冷却液智控系统,属于电机冷却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电机普遍采用定子背绕式油冷冷却系统,此种冷却系统中,转子铁芯及定子绕组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定子铁芯沿径向向外传导直至定子铁芯外表面方才与冷却液接触,使得冷却效果大大降低,冷却速度大大减慢。进而使得电机的主磁阻升高,降低了永磁体的励磁效果,并且降低了电机定子绕组电密,亦降低了电机的功率密度。
现有技术在效增强冷却效果,降低转子温升,维持永磁体工作的低温环境,增大定子绕组电密以及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但有效精确的控制冷却液的流入方面,却差强人意,现有的电机冷却液控制效果差,反应不灵敏,使电机出现过热,造成严重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机冷却液控制系统控制效果差,容易造成电机运转过程中电机温度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浸泡式电机冷却液智控系统,包括控制电路和电磁阀,浸泡式电机包括定子和四通管,电磁阀置于四通管的输入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供电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和延时部分,信号处理部分的输出端通过延时部分与电磁阀建立连接,供电部分的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部分,所述信号处理部分包括热敏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热敏电阻置于定子上,热敏电阻的一端连接供电部分的正极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后接入供电部分的正极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发射极均连接供电部分的负极端,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延时部分的输入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供电部分的负极端。
所述延时部分包括NE555芯片、第四三极管继电器,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NE555芯片的低触发端引脚建立连接,NE555芯片的输出端引脚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建立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通过继电器与电磁阀建立连接。利用NE555芯片外围元件组成稳态定时电路,利用NE555控制第四三极管的通断进而控制继电器和电磁阀,结构简单,功耗低。
所述供电部分包括微型变压器和整流桥,整流桥并接在微型变压器的输出端之间,功率高,漏感低,输出电压稳定,同时也降低了电路的成本。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并接有第一电容,第一电容为抗干扰电容,用于消除继电器和电磁阀工作时电路产生的不稳定现象。
所述供电部分包括RC滤波电路,RC滤波电路并接在供电部分的正极端与负极端之间,用于对变压器的输出端进行滤波,去除干扰,使输出电压平稳,保证电路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通过智控系统控制电磁阀的开合,进而控制冷却液的进入,信号处理部分和延时部分配合,当出现外界因素使热敏电阻的阻值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大时同样能保证冷却液正常流入进行,对电机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的供电部分为本实用新型稳定供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反应更加灵敏,并且利用现有的常规元件,实现容易,成本低廉,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2,浸泡式电机与四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四通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Ⅰ、供电部分,Ⅱ、信号处理部分,Ⅲ、延时部分,1、定子,2、四通管,A1、NE555芯片,A2、整流桥,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K、继电器,RT、可变电阻,T、微型变压器,V1、第一三极管,V2、第二三极管,V3、第三三极管,V4、第四三极管,Y、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63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