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插拼装配式塔式进水口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9049.6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5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芬;沈德录;冯岩;周昌琴;谭加伟;杨景媛;樊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1/02 | 分类号: | E02B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插拼 装配式 塔式 进水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插拼装配式塔式进水口模型。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输水建筑物模型。
背景技术
塔式进水口一般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底设置闸室段,塔顶安装启闭设备,并与工作桥与坝顶连接。现有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模型,一般均为展示目的而制成不可拆卸的模型,只可供学习者观看而不能装配,大大限制了学生者思维的发展,减少了学习的乐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插拼装配式塔式进水口模型,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趣味性,改变现有模型只可观看不可拆卸装配之不足,提高建筑物模型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插拼装配式塔式进水口模型,其特征在于:具有底板,底板上装设山体模型,所述山体模型上设置引水隧洞,该引水隧洞沿山体模型表面延伸至底板,引水隧洞的进水口处设置拦污栅,所述引水隧洞上方设有工作桥,该工作桥经若干支柱支撑固定于山体模型和底板上;
所述山体模型下端制有若干榫头Ⅰ,底板上对应山体模型下端榫头Ⅰ位置开设有榫眼Ⅰ,榫头Ⅰ插装于对应的榫眼Ⅰ内;
所述引水隧洞下端制有若干榫头Ⅱ,山体模型和底板上对应引水隧洞下端榫头Ⅱ开设有榫眼Ⅱ,榫头Ⅱ插装于对应的榫眼Ⅱ内;
所述支柱上下两端均制有榫头Ⅲ,工作桥的底板上对应支柱的榫头Ⅲ开有榫眼Ⅲ,山体模型和底板上对应支柱的榫头Ⅲ开有榫眼Ⅲ,榫头Ⅲ插装于对应的榫眼Ⅲ内;
所述山体模型、引水隧洞和工作桥均由若干模板块插装拼合而成。
所述支柱分为两排,对称布置于工作桥两侧,两排支柱之间经若干横杆相连,横杆两端与支柱插装固定;同排的相邻支柱之间经连杆相连,连杆两端与支柱插装固定。
所述山体模型的形状为直四棱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拼装和拆卸建筑物部件达到专业学习的目的。模型部件可批量生产,加快制作进度,减小模型制作难度,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方式。通过模型的插拼和拆卸,让学生了解到建筑物的每个部件,有个更形象的概念,为专业教学提供良好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底板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实施例中山体模型的模板块平面布置图。
图4为实施例中引水隧洞的模板块平面布置图。
图5为实施例中工作桥的模板块平面布置图。
图6为实施例中支柱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横杆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连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可插拼装配式塔式进水口模型,具有底板1,底板1上装设山体模型2,山体模型2上设置引水隧洞3,该引水隧洞沿山体模型2表面延伸至底板1,引水隧洞3的进水口出设置拦污栅306。本例在引水隧洞3上方设有工作桥4,该工作桥经10根支柱5支撑固定于山体模型2和底板1上,支柱5分成两排,对称布置于工作桥4两侧。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山体模型2形状为直四棱台,由山体背部模板块201、山体左侧模板块202、山体右侧模板块203、山体顶面模板块204和山体坡面模板块205插装拼合而成,山体模型2的下端制有若干个榫头Ⅰ11,底板1上对应山体模型2下端榫头Ⅰ11开设有榫眼Ⅰ8(图2),榫头Ⅰ11插装于对应的榫眼Ⅰ8内。
如图4所示,本例中引水隧洞3由隧洞右侧模板块301、隧洞左侧模板块302、隧洞顶面模板块Ⅰ303、隧洞顶面模板块Ⅱ304、隧洞顶面模板块Ⅲ305和拦污栅306插装拼合而成。引水隧洞下3端制有若干榫头Ⅱ12,山体模型2和底板1上对应引水隧洞3下端的榫头Ⅱ12开设有榫眼Ⅱ10,榫头Ⅱ12插装于相应的榫眼Ⅱ10内。
如图5所示,工作桥4包括工作桥底板模板块401和插装固定于工作桥底板模板块401上两侧的的两块栏杆模板块402,两栏杆模板块402之间经挡板模板块403相连。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柱5的上下两端均制有榫头Ⅲ13,在工作桥底板模板块401、山体坡面模板块205和底板1上对应支柱5开有榫眼Ⅲ9,榫头,3插装于相应的榫眼Ⅲ9内。本例中在两排支柱5之间经若干横杆6相连,横杆6两端均开有一插槽14(图7),支柱5上开设与横杆6上插槽相适配的插槽14,支柱5上插槽与横杆6上的插槽14插装固定实现支柱与横杆相连。本例中在同排的相邻两支柱5之间经连杆7相连,连杆7两端均制有插槽14(图8),该插槽宽度与支柱5厚度适配,连杆7两端插装于两支柱5上
本实施例中底板1厚度不小于5mm;山体模型2的形状为直四棱台,棱台底部为一320mmx155mm的矩形,棱台上部为155mmx100mm的矩形;引水隧洞3宽度为50mm,高度为40mm;工作桥4的长度为540mm,工作桥4的宽度100mm,栏杆高度为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9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经济、可循环利用的径流场
- 下一篇:边刷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