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坐式旅行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9746.1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0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吕中意;段东林;王畅如;张述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45C15/00 | 分类号: | A45C15/00;A45C5/14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刘昕宇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坐式 旅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行箱,尤其涉及一种可坐式旅行箱。
背景技术
旅客在外出期间常常随身携带一个旅行箱,在旅途过程中,如候车时,由于客流量大、座位较少,很多旅客只有站立或者席地而坐,增加了旅途中的辛劳。因此,出现了可坐式旅行箱。
现有的可坐式旅行箱一般是通过在旅行箱的箱体上设置一个折叠支架,并在折叠支架上设置凳面形成,由于这些支架收起后比较占用空间,如果在箱体外侧设置凹槽用于容纳势必会减小箱内空间,如果悬挂于箱体外侧,则会影响旅行箱携带方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可坐式旅行箱收起后要么占用空间较大要么携带不便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收起后基本不影响旅行箱的内部使用空间且携带方便的可坐式旅行箱,其通过旅行箱主体与支架杆结合,能轻松形成稳定的凳面,供旅客休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可坐式旅行箱,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折叠架,所述折叠架包括主支架和次支架;
所述主支架的顶部经凳面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主支架的底部可转动地与所述箱体连接,在所述主支架的两个侧杆上分别设有主支架滑槽;
所述次支架的顶部的两端嵌在两条所述主支架滑槽内并能沿所述主支架滑槽上下滑动,同时所述次支架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转动,所述主支架的两个侧杆上、所述主支架滑槽的下侧分别可转动地与横向连杆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横向连杆的另一端分别所述次支架的两个侧杆可转动地连接;
使用时,所述主支架相对沿所述主支架滑槽上下滑动并转动,同时所述横向连杆相对所述次支架、所述主支架的连接部位转动使所述次支架能够打开或收起,并使打开时所述次支架能够向下滑动支撑到地面、收起时能够向上滑动脱离地面。
优选地,在所述次支架的两个侧杆分别设有次支架滑槽,两个所述横向连杆与所述次支架的两个侧杆可转动连接的一端通过螺栓结构分别可滑动连接在所述次支架滑槽处。
优选地,所述次支架的顶杆为套管,所述套管内套装有中间连杆,所述中间两杆的两端伸出所述套管外并嵌在所述主支架滑槽内使并所述次支架能够沿所述主支架滑槽上下滑动的同时所述次支架能够相对所述主支架转动。
优选地,在所述主支架滑槽的两端设置有开孔,所述中间连杆由两个子连杆组成,两个所述子连杆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管的两端,在两个所述子连杆之间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子连杆外端能够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压紧在所述主支架滑槽内,在所述次支架的顶部滑动至所述开孔位置时,所述子连杆能够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端部穿过所述开孔使所述次支架与所述主支架卡合。
优选地,所述子连杆的外端部为球形。
优选地,在所述主支架的底部两侧分别固连有底部连杆,所述底部连杆的端部嵌在所述箱体上对应位置设置的盲孔里使所述主支架能够绕所述底部连杆中心线转动。
优选地,所述主支架、所述次支架均为矩形框结构件,在所述箱体上设有卡槽,收起时,所述主支架能够嵌入并卡紧在所述卡槽内,所述次支架能够嵌在所述主支架内。
优选地,在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顶部连杆,所述凳面设置在所述主支架的顶部和所述顶部连杆之间。
优选地,所述凳面为织物凳面,所述织物凳面绕过所述顶部连杆、所述主支架的顶部横杆首尾相连。
优选地,所述顶部连杆的两个端部分别嵌在所述箱体上对应位置设置的盲孔里使其自身能够相对所述箱体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可坐式旅行箱上利用简单的装置达到旅行箱可坐的目的,仅需要在箱体上设置和主支架相对应的凹槽即可用于容纳固定,收起后占用箱内空间较小,基本不影响旅行箱的内部使用空间,且使用时,两个支架之间形成三角结构,能轻松形成稳定的凳面,坐下舒适。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可坐式旅行箱构造新颖、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且操作方便、安装简单,装置轻巧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坐式旅行箱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坐式旅行箱的收起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坐式旅行箱的中间连杆与主支架之间的卡合示意图;
图中:
1箱体、2底部连杆、3主支架、31侧杆、32主支架滑槽、4次支架、41侧杆、42次支架滑槽、43套管、5横向连杆、6中间连杆、61子连杆、62弹簧、7顶部连杆、8织物凳面、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未经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97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