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烟气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0270.3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9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学智;郗厚站 | 申请(专利权)人: | 碧水蓝天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8;B01D53/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25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烟气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烟气经过脱硫处理产生大量浆液,处理完烟气的浆液通常经过一系列的分离、输送、干燥设备对浆液中的物质进行分离。通常处理完烟气的浆液首先通过旋流器对烟气浆液进行初步分离,而后采用离心机进行进一步分离,最后采用干燥床对过滤出的浆液进行干燥、二次利用。
当前,现有技术的浆液处理设备投资大,浆液中物质回收往往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现有技术,复杂的烟气浆液处理工序造成了在浆液处理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护保养,维护保养产生的费用较高,而且维护保养需要较长周期会影响生产。另外,处理完烟气产生的浆液需要单独的干燥装置,这也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烟气脱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投资较大、维护、运行费用较高以及浪费能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除尘装置,包括烟气出口;水洗塔,水洗塔包括烟气入口,水洗塔的底部设置有浆液排出口,烟气出口与烟气入口连通;连通管道,连通浆液排出口和脱硫除尘装置以使从浆液排出口排出的浆液与脱硫除尘装置内的烟气混合以对浆液进行干燥。
进一步地,脱硫除尘装置还包括喷淋装置,连通管道连通浆液排出口和喷淋装置。
进一步地,复合烟气脱硫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连通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以及控制装置,第一阀门位于控制装置和浆液排出口之间,控制装置包括泵及与泵串联的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第二阀门位于第一阀门和泵之间,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阀门,第三阀门位于泵和喷淋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
进一步地,复合烟气脱硫装置还包括补液装置,补液装置的入口端连接在第二阀门和第一阀门之间。
进一步地,脱硫除尘装置还包括排灰口,复合烟气脱硫装置还包括灰渣收集装置,灰渣收集装置包括灰渣入口和灰渣出口,灰渣入口与排灰口连通。
进一步地,烟气出口与烟气入口之间设置有引风设备。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烟气从烟道进入脱硫除尘装置进行处理,从脱硫除尘装置的烟气进入水洗塔,烟气经水洗液处理后产生大量的浆液。水洗塔的浆液排出口设置在水洗塔的底部,连通管道连通浆液排出口至脱硫除尘装置。烟气进入脱硫除尘装置时烟气中带有很高的热量,当连通管道把水洗塔中的浆液输送到脱硫除尘装置时,脱硫除尘装置中的烟气会对浆液进行干燥。这样,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利用烟气的余热,无需单独设置离心机、干燥床等浆液处理装置。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投资较大、维护、运行费用较高以及浪费能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烟气脱硫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复合烟气脱硫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脱硫除尘装置;11、烟气出口;12、排灰口;20、水洗塔;21、浆液排出口;22、烟气入口;30、连通管道;40、控制装置;50、补液装置;60、灰渣收集装置;61、灰渣入口;62、灰渣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浆液复合烟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除尘装置10、水洗塔20以及连通管道30。脱硫除尘装置10包括烟气出口11,水洗塔20包括烟气入口22和设置在底部的浆液排出口21,烟气出口11和烟气入口22连通,连通管道30连通浆液排出口21和脱硫除尘装置10以对浆液排出口21排出的浆液进行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碧水蓝天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碧水蓝天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02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功率传输频内通信系统
- 下一篇: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