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组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2908.7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6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田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绿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组检测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铁路交通的主要载体——机车及客车,尤为机车上蓄电池是直流电源的辅助电源,提供停机时照明、内燃机车启动,电力机车在升弓前及可控硅稳压电源发生故障时,由蓄电池组向机车控制电路供电等,都配有大量的蓄电池。
当机车运行到一定公里数时,维修人员都要通过万用表依次进行测量,检测发现存在的电压异常情况下,进行快速拆除、替换、安装,然后再次检测,机车才能再次投入运行。这种传统的检测蓄电池电压的方式属于纯人力测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漏检,错检时有发生。
在蓄电池检测领域,也存在较多的自动测量的方案。比如对每个单体电池配置一个采集器(或者称为采集模块),每个采集器通过导线连接到对应单体电池的正负极,以检测电池电压;同时,每个采集器还需要通过导线连接到现场控制装置,以实现将采集的数据输送出去。
这种方案实现了自动电池电压自动检测,不需要人工参与,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并且采用无线方式传输数据,避免了在检测时进行接线的繁琐操作。
但是,各个采集器分别向现场控制装置上传数据,现场控制装置向各个采集器分别传输控制指令。这种通讯方式对现场控制装置的硬件资源占用极大。而且连接线很多,造成连线复杂,现场操作复杂繁琐。而引线多就会产生较多的接线点,在安全性要求很高的领域,比如在振动剧烈的机车上,更多的接线点更可能会出现松脱或者脱落,导致测量不准确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组检测系统,用于解决采集器与现场控制装置通讯方式占用硬件资源多的问题。
一种电池组检测系统,包括若干个采集器和一个现场控制装置,现场控制装置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各采集器通讯连接;采集器包括采集电池电压的电压测量模块,电压测量模块包括单片机,单片机输入连接电阻取样电路;现场控制装置包括CPU、无线通讯模块和电源模块;采集器和现场控制装置均设有CAN通讯接口模块,用于与CAN总线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供电连接所述现场控制装置和采集器;所述CAN总线和电源线形成采集干线,该采集干线上设有用于连接各采集器和现场控制装置的若干接口;所述采集干线为一整条线缆,或者分段线缆,每个分段通过相应接口连接两个相邻的采集器或者现场控制装置与相邻的采集器。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为插拔式电连接器。
进一步的,采集器包括上盖(1)和下盖(2),上盖(1)和/或下盖(2)上形成用于穿过待测试多芯导线的过线槽(6);上盖(1)和/或下盖(2)上在过线槽一侧具有用于刺入多芯导线的至少一个穿刺部(3);上盖(1)具有一个空腔,该空腔设有所述电压测量模块,电压测量电路的电阻取样电路与穿刺部(3)导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部(3)是插针或楔形块。
进一步的,所述空腔于上盖(1)上设置所述接口。
进一步的,上盖(1)和下盖(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CAN总线实现采集器与现场控制装置之间的控制指令、电压数据之间的通讯,减少了对现场控制装置的硬件开销。而且由于现有车辆中多采用基于CAN的监控网络,采用CAN总线的方式便于接入现有车辆监控平台中。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检测系统中的采集器采用穿刺式结构,刺穿电池之间的连接导线,将固定、取样的功能合二为一,不仅固定稳定可靠,而且省去了连接极耳的接线,进一步方便现场安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电池组检测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采集干线示意图;
图3是采集器设置两接口的两种连接方式(a)、(b)示意图;
图4是采集器设置一个接口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是穿刺式电信号采集件结构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5的俯视图;
图8是上下盖均设置穿刺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动力电池、蓄电池、超级电容串并联构成的电池组在机车或客车上使用。
下面以机车上的蓄电池组为例结合附图具体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的电池组检测系统。包括若干个采集器、一个现场控制装置(如图所示控制盒)和终端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绿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绿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2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智能水平衡监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编码器光栅片加强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