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腰带式可穿戴无线心电监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3449.4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8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祝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兴亮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带 穿戴 无线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健康监护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心电监测仪,尤其涉及一种腰带式可穿戴无线心电监测仪。
背景技术
心电图作为人体生命体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广泛应用于疾病检测、病人监护等各个医疗领域,心电监测仪通常用于监测使用者的心电,然后再通过有线传输或拷贝复制的方式上传到服务器上对数据处理后进行再分析。在传统的疾病诊断领域,医生通过体表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最常见于心血管疾病,例如心率失常、心肌梗塞等。
目前的心电监护设备分为很多种,常见的有动态心电仪、穿戴式心电背心、穿戴式单导心电仪、手持式心电仪,但是这些心电监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动态心电仪:体积较大,很笨重,用户使用不便,没有无线传输系统,所以这样的产品一直无法推广到家庭或个人使用;
2、穿戴式心电背心:大多数穿戴式心电背心都采用干电极或非接触式电极,这样的产品已经研究了许多年,至今仍然无法得到推广和应用,主要原因在于该类型的心电信号噪点很多,无法达到医疗级产品的使用要求;
3、穿戴式单导心电仪:这种是类似一个大型创口贴一样的单导联心电仪,可以贴在人体左胸部,用于监测心律失常,其主要缺陷在于:只能监测一个导联信号,却无法判断心肌缺血,而对于一些心脏病患者来说,有相当大的部分属于心肌缺血,因此这种设备就无法适用于心脏病患者;
4、手持式心电仪:和穿戴式单导心电仪类似,只能监测一个导联心电信号,而且不是连续信号,同时由于采用手持方式监测,所以往往会接触不良,会导致基线漂移,肌电干扰,信号质量较差。
以上的心电仪很难将每款产品的各种优势集中在一起,总存在许多的不足,导致家用心电仪无法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上述心电仪主要采用的是有线传输,这大大制约了心电仪的使用,也不方便进行远程分析处理,同时无法从1-12导联全面支持,使用者无法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灵活的设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腰带式可穿戴无线心电监测仪,能够集各种优势于一体,采用无线传输,且便于穿戴、体积小,能够从1-12导联全面支持,使用者可以灵活配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腰带式可穿戴无线心电监测仪,包括采集信号的采集单元、对信号进行处理的处理单元、储存信息的存储单元、传送信息的通讯单元,所述采集单元与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处理单元与存储单元以及通讯单元连接,所述采集单元包括粘附在人体皮肤表面用于采集微弱心电信号的心电电极片以及用于连接心电电极片的导联线,所述导联线的一端与心电电极片连接,另一端连接在腰带上,在所述腰带上设置有无线心电仪,所述无线心电仪通讯单元连接,采集单元将采集来的信号传输到处理单元上,然后经无线心电仪与通讯单元连通,最后传输到心电信号接收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心电电极片有十个,在腰带上对应设置有十个与导联线连接的粘接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心电信号接收器采用手机终端。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可穿戴的心电仪,采用低功耗传输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长时间无线传输的问题,病人无需去医院,便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数据从设备上传至医生,采用自动传输技术,并与手机中管进行通信,再由手机向医院发送数据;
2、结合传统心电电极片采集信号的优点,实现24小时以上活动状态心电监测,并能够从1-12导联全面支持,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
3、采用腰带式可穿戴导联系统,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无线心电仪与导联线作用在人体上的示意图;
图3为无线心电仪与导联线作用在人体上的示意图;
图中:1-心电电极片;2-导联线;3-腰带;4-无线心电仪;5-心电信号接收器;6-粘接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兴亮,未经祝兴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34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