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控制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3599.5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9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柳贺;于晓东;曾辉;胡国栋;刘蕾;徐亮;孙英飞;罗爱华;章林;翟莹莹;陈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4100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器人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控制柜。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器人控制柜的散热功能较差,且散热设备需要经过过滤装置,这种结构加大设备的维护成本,一旦过滤装置堵塞,会造成柜内问题上升,损坏设备元器件,而且传动的机器人的控制柜在内部结构上,大多的侧板都是不可拆卸的,对安装元器件带来不便,主衬板也不可拆卸,导致机器人驱动器安装和散热通道空间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控制柜,对散热风道进行改进,对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实现免维护散热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控制柜,对散热风道进行改进,对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实现免维护散热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控制柜,包括侧板、底板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柜内设有中衬板,中衬板将控制柜密封分割为前腔和后腔;侧板上设有侧边外风道和侧边内风道;侧边内风道与前腔构成内循环,侧边外风道与后腔的散热设备构成外循环,内外循环配合实现控制柜的免维护散热。
所述的控制柜的顶板上设有散热设备对前腔进行密封散热。
所述的控制柜的前门和后门分别通过门铰链固定连接在控制柜的框架上。
所述的侧板通过螺钉连接在框架上。
所述的侧板的内部设有热传导介质。
所述的散热设备是风扇或者制冷空调。
所述的控制柜的前端设有按钮操作板与总断路器,在按钮操作板上设有机器人操作按钮。
所述的总断路器和散热设备之间连接有温度控制器。
所述的控制柜的底部设有插脚。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控制柜,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机器人的控制柜,通过中衬板将控制柜分为前后腔体,侧板间设计成内外通道,前腔、侧边内分道与控制柜上端散热设备一起形成内循环,避免外界粉尘进入,对元器件起到保护作用;后腔装有散热设备,与两侧边外风道一起形成外循环,内外循环间由导热介质连接,外循环将内循环的热量直接带出,达到对整个控制系统的散热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控制柜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控制柜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控制柜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在图1-4中,1、前腔;2、总断路器;3、按钮操作板;4、侧板;5、门铰链;6、中衬板;7、散热设备;8、侧边外风道;9、侧边内风道;10、热传导介质;11、后腔;12、插脚。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侧板4、底板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柜内设有中衬板6,中衬板6将控制柜密封分割为前腔1和后腔11;侧板4上设有侧边外风道9和侧边内风道8;侧边内风道8与前腔1构成内循环,侧边外风道9与后腔11的散热设备7构成外循环,内外循环配合实现控制柜的免维护散热。
控制柜的顶板上设有散热设备7对前腔1进行密封散热。控制柜的前门和后门分别通过门铰链5固定连接在控制柜的框架上。侧板4通过螺钉连接在框架上。侧板4的内部设有热传导介质10。散热设备7是风扇或者制冷空调。
具体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机器人的控制柜,包括前腔1、侧板4、中衬板6、后腔11和具有底板和顶板的框架,在框架前端设有按钮操作板3与控制柜总断路器2,在按钮操作板3上设有机器人操作按钮,在顶板上固定连接有散热设备7,在侧边设计有内外风道。
在电控柜总断路器2和散热设备7之间连接有温度控制器,当温度达到温度控制器设定的温度时,温度控制器就会发出一个输出信号,通过控制柜控制电路将散热设备启动,从而达到给控制柜降温的目的,避免了控制柜的散热设备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节约了电能,提高了控制柜的散热性。
同时,在散热方面采用下述技术方案:通过中衬板6将控制柜分为前后腔体,侧板4间设计成内外通道,前腔1、侧边内风道8与控制柜上端散热设备7一起形成内循环,避免外界粉尘进入,对元器件起到保护作用;后腔11装有散热设备7,与两侧边外风道9一起形成外循环,内外循环间由导热介质连接,外循环将内循环的热量直接带出,达到对整个控制系统的散热目的。中侧板6与框架通过卡扣卡接在框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35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