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纱线均匀上蜡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5790.3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0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于霜;张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纱线 均匀 上蜡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控制的纱线上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纱线均匀上蜡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为纱线上蜡,有利于下道工序中纱线的顺滑性,减少纱线的滑动摩擦,以及纱线上毛羽的贴服形能,可纺性能极大的提高了。现有技术中通常上在纱线通过的通道上放置蜡块,并且蜡块压在运动的纱线上,纱线通过后,通过摩擦带走一部分蜡,完成上蜡过程。此过程中上蜡的量难以控制,在纱线材质不同,粗细不同,并且温湿度不同的条件下,上蜡两均没有办法控制,蜡块的重量也时刻影响纱线的上蜡均匀度。同时无形中增加了纱线的摩擦量,摩擦因此造成纱线的磨损,并且固态的蜡块上蜡过程在蜡块上揦出一道道沟痕也难以保证上蜡的均匀,且造成蜡块的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纱线均匀上蜡自动控制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纱线均匀上蜡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粉料斗以及安装在粉料斗下部的融蜡罗拉,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料斗下部设有料口,所述融蜡罗拉形状吻合的堵住所述料口,所述融蜡罗拉部分伸出所述料口下方,所述融蜡罗拉转轴连接所述粉料斗,所述融蜡罗拉上设有脉冲装置,所述融蜡罗拉上还设有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融蜡罗拉上设有环绕周向的线槽,所述线槽部分位于所述粉料斗内部,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粉料斗的料口外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融蜡罗拉中心设有的加热装置为加热轴,所述加热轴两端各螺纹套设有一个空心柱,两所述空心柱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线槽。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融蜡罗拉外周侧面上设有一个脉冲发射器,所述融蜡罗拉外侧对应设有一个脉冲接收器,所述融蜡罗拉外每旋转一周所述脉冲接收器接收一次脉冲信号。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制器连接加热装置和脉冲接收器,所述主控制器能够通过脉冲频率的大小控制加热装置的功率。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功率与所述脉冲频率之间的比例成线性关系。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纱线弯折的搭在所述线槽内。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粉料斗的侧壁上还设有振动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粉料状的蜡粉通过快速熔融对纱线进行上蜡,熔融态的蜡能够更好的与纱线进行结合,上蜡的精细程度得以提高,通过传感器的控制,熔融温度与转速成正比,保证纱线运行速度变化时,蜡粉熔融两也跟随变化,上蜡的均匀度也得以保证,空心柱与加热轴的结构设置,使得线槽的间隙大小能够调节,能够适应不同粗细的纱线,也能够调节单位时间内进入线槽内蜡粉的量,控制更加精细,上蜡量和上蜡均匀度均能够变好,上蜡的液态化也得以改善其他各方面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融蜡罗拉的侧视图;
图中:1、粉料斗,2、融蜡罗拉,3、线槽,4、空心柱,5、加热轴,6、脉冲发射器,7、脉冲接收器,8、料口,9、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纱线均匀上蜡自动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粉料斗1以及安装在粉料斗1下部的融蜡罗拉2,粉料斗1下部设有料口8,所述融蜡罗拉2形状吻合的堵住所述料口8,所述融蜡罗拉2部分伸出所述料口8下方,所述融蜡罗拉2转轴连接所述粉料斗1,所述融蜡罗拉2上设有脉冲装置,所述融蜡罗拉2上还设有加热装置。
融蜡罗拉2上设有环绕周向的线槽3,所述线槽3部分位于所述粉料斗1内部,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粉料斗1的料口8外部,这样蜡粉不会从线槽3以外的地方漏出,在纱线9进入线槽3内也会封住线槽3内的蜡粉从线槽3漏出。
融蜡罗拉2中心设有的加热装置为加热轴5,所述加热轴5两端各螺纹套设有一个空心柱4,两所述空心柱4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线槽3,空心柱4能够轻松调节线槽3间隙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57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子触摸屏开关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RTDS的高速通讯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