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5983.9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2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存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4M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的散热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用户对智能移动设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外观要薄,芯片处理速度要快,续航能力要强,这三方面的发展都会带来同一个问题:手机在应用过程中越来越热,应用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的散发。
外观的薄带来内部空间的急剧压缩,热交换的空间变小,散热阻力加大;芯片速度快带来主频越来越高导致功耗上升,热功率也同步增加;续航能力的加强,促使充电时间要进一步缩短,不管是充电电压还是充电电流的提升都一样会导致热功率增加。所以在提升用户体验的过程中散热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甚至开始制约到了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主流的散热方式主要是使用石墨,包括人工石墨和天然石墨。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石墨都存在以下共同的缺点:
需要人工粘贴,装配不易,同时由于采用背胶粘贴的装配方式,所以重复使用非常不易;
由于石墨的水平方向热传导系数为:500~1800W/mk,导热率不是特别高,对于温升越来越大的处理器,石墨的散热渐显乏力,散热效果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散热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石墨散热重复利用率低、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可以重复利用,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手机散热结构,包括手机主板、手机壳体、散热部件和电池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为设置于所述手机壳体内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与所述手机主板连接,所述冷凝端设置于所述电池仓下方,所述冷凝端与所述电池仓间形成散热区。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端通过一导热块与所述手机主板连接,所述蒸发端设置于所述手机主板下方,所述导热块位于所述手机主板与所述蒸发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区内填充有散热片。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毛细芯和工作介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一封闭扁平的铜、铝或不锈钢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的长度为60~200mm,宽度为:9-10mm;厚度为:0.2-0.5mm。
进一步的,所述手机壳体内设置有沟槽,所述散热管嵌插在所述沟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介质为高纯度水、甲醇、丙酮或氨水。
进一步的,所述毛细芯的结构形式为沟槽式、网目式或粉末烧结式。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为石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散热管,散热管包括与高温元件连接的蒸发端和散热冷凝的冷凝端,将蒸发端与手机主板连接,冷凝端设置在电池仓下方,在冷凝段与电池仓间形成散热区,手机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蒸发端传递到冷凝端,通过冷凝端进行散热,冷凝端与电池仓间有散热区,可以将手机电池或手机主板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区快速的进行散热,散热管与手机装配时直接嵌插在手机壳体内,方便快捷,无需粘贴且可以重复使用,并且采用散热管的水平方向热传导系数远远大于石墨,散热快,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机的散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手机的一种散热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手机的另一种散热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机散热结构的实施例,包括手机主板1、手机壳体2、散热部件3和电池仓4,所述散热部件为设置于所述手机壳体内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3包括蒸发端31和冷凝端32,所述蒸发端31与所述手机主板1连接,所述冷凝端32设置于所述电池仓4下方,所述冷凝端32与所述电池仓4间形成散热区5。
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以散热管3代替普通石墨进行散热的手机散热结构,具体的,散热管3设置在手机壳体2内,在手机壳体2内设置有沟槽,散热管3嵌插于沟槽内,采用此种装配方式,装配简单且易于拿取,散热管3在手机壳体2内部的位置需要根据手机主板1的位置确定,当手机主板1处于中间位置时,散热管3对应的设置在中间位置,当然,手机主板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对应的导热管3也设置在不同位置,在此不做具体形式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5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全髋关节成形术的最佳接触机械部件
- 下一篇:超声和电外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