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PLC的直流电源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6335.5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2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于自成;丁少华;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亿莱克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lc 直流电源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电源监控系统,具体是一种基于PLC的直流电源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系统已经在我国的城市公用变电和供电、工矿企业、高层建筑、生活小区的供配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一般的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系统,只适用于一体化电源中的直流电源与交流电源的监控,无法满足一体化电源中其他电源的需要。原监控系统大多数采用电参量变送器加上模拟量采集模块来进行测量,因其变送器数量较多,故而接线复杂,调试困难,因其线路传输为模拟信号,容易受到干扰,故一般只应用于较小的电力用直流电源系统中。
综上可知,现有的电力电源设备的监控系统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更无法满足一体化电源和智能电网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需进行更新换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人机互动人性化、适合一体化的基于PLC的直流电源监控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PLC的直流电源监控系统,包括PLC、电压量采样板、电流量采样板、高频整流模块和触摸屏,所述PLC分别连接信号输入模块、信号输出模块、电压量采样板、电流量采样板、触摸屏、上位机和高频整流模块,高频整流模块还分别连接交流电输入端、合闸母线、降压硅和蓄电池,降压硅输出端连接控制母线,所述电压量采样板输入端连接电压输入模块,所述电流量采样板输入端连接电流输入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信号输入模块输入的信号包括报警量输入、开关量输入和熔断器信号输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出信号模块包括故障报警输出和保护跳闸输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压输入模块包括交流输入电压、直流输出电压、合母电压和蓄电池电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流输入模块包括输出电流、控母电流、合母电流和充电电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LC型号为西门子S7-2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西门子s7-200,充分利用了s7-200PLC的各种智能功能,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丰富的人机接口。可由监控器直接将控制量下发到整流模块,减少了中间调节转换环节,可更快速、精准、可靠地完成对整流模块的实时监控。该监控器功能强、可靠性高、维护量少、操作方便,同时可方便地通过通讯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为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源,有着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PLC的直流电源监控系统的电路图;
图2为基于PLC的直流电源监控系统的主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基于PLC的直流电源监控系统,包括PLC、电压量采样板、电流量采样板、高频整流模块和触摸屏,PLC分别连接信号输入模块、信号输出模块、电压量采样板、电流量采样板、触摸屏、上位机和高频整流模块,高频整流模块还分别连接交流电输入端、合闸母线、降压硅和蓄电池,降压硅输出端连接控制母线,电压量采样板输入端连接电压输入模块,电流量采样板输入端连接电流输入模块。
信号输入模块输入的信号包括报警量输入、开关量输入和熔断器信号输入。
输出信号模块包括故障报警输出和保护跳闸输出。
电压输入模块包括交流输入电压、直流输出电压、合母电压和蓄电池电压。
电流输入模块包括输出电流、控母电流、合母电流和充电电流。
PLC型号为西门子S7-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亿莱克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亿莱克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63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