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基础后浇带底部防渗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7609.2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8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牟文辉;潘良辰;陈凯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础 后浇带 底部 渗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深基础后浇带底部防渗透结构。
背景技术
为解决工程加载过程中的不均匀沉降和变形,一般需要在两座裙楼之间设置后浇带。
传统的超深高水位基础后浇带采用传统做法是基础后浇带两侧钢丝网片绑扎,这样会造成基础筏板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漏浆不易清理,由于地下水的高水压导致后浇带渗漏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后浇带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等质量隐患,基础后浇带部位的施工带来诸如影响工程进度,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基础后浇带底部防渗透结构,该结构可解决上述问题,有效阻挡地下水的高水压,避免后浇带渗漏现象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深基础后浇带底部防渗透结构,包括呈凹形的砼垫层,所述砼垫层的凹形区域内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上方铺设有橡胶止水片,所述橡胶止水片上方设有基础底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结构后:
1、在基础底板下设置加强层和橡胶止水片等多道防水层,有效阻挡地下水的高水压,避免后浇带渗漏现象的发生。
2、在基础底板下设置凹形结构,可以减少对垃圾和积水的清理,保证后浇带部位基础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有效性,确保了结构的耐久性。减少了后浇带内的杂物和积水的清理工作量,减低工人工作劳动强度,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减少人工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深基础后浇带底部防渗透结构,包括呈凹形的砼垫层(1),所述砼垫层(1)的凹形区域内设有加强层(2),所述加强层(2)上方铺设有橡胶止水片(4),所述橡胶止水片(4)上方设有基础底板(3)。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在施工时按以下步骤操作:
1、定位放线:采用经纬仪放线,从已定位的轴线控制网,丈量出后浇带位置,确定后浇带的准确位置,从后浇带位置开始外放垫层尺寸,在拐角处打入定位钢筋,拉设尼龙线,洒出石灰线。根据定位的石灰线,采用人工垂直下挖至设计标高,深度一般易为650mm,同时用水准仪和塔尺测定开挖深度。从后浇带准确的位置线量出外放线,在拐角打入定位钢筋,拉设尼龙线,洒出石灰线;从外边线石灰线至已开挖的后浇带底,斜向挖除多余的土方或砂石。开挖完毕后,对凹槽进行一定的修整。局部超挖处应进行回填。对基底采用蛙式打夯机来回打夯三次以上,对斜面拍实,确保凹槽土方或砂石密实,砼垫层(1)施工完成。
2、加强层(2)结构施工:砼垫层(1)施工完成第三天开始施工加强层(2)结构。加强层(2)一般厚度易为300mm,钢筋保护层控制在50mm,先放置纵向钢筋12,可按照30d进行搭接绑扎,然后放置横向分布筋,纵横向尺寸一般易为200mm×150mm,钢筋绑扎均匀。钢筋绑扎完毕后验收合格,开始浇筑C30砼,随浇随振捣抹平压光。浇筑完毕覆盖塑料薄膜和毛毯进行养护。
3、橡胶止水片(4)施工:随铺10mm厚橡胶止水片(4),橡胶止水片(4)宽度宜为后浇带两边外放≥200mm。橡胶止水片(4)搭接长度不少于200mm,专用胶水满胶连接。橡胶止水片(4)铺设完毕后,在上部铺设6.5150mm×150mm钢筋网片,横向长度为后浇带尺寸外放250mm。
4、防水保护层施工:施工防水保护层混凝土,随浇随振捣抹平压光。浇筑完毕覆盖塑料薄膜和毛毯进行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76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