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悬浮体染色成套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8294.3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8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温明华;陶建玉;尹寿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恒信针织印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1/00 | 分类号: | D06B21/00;D06B3/18;D06B1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413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染色 成套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后期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微悬浮体染色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现阶段,全国上下都在关心环境的污染问题,从大气污染到水体污染,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作为工业中废水排放极为严重的染整行业,是国家重点监控和淘汰的重污染企业,责无旁贷,所以作为企业的本身必须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淘汰和改进传统的高浴比染色设备,减少污水的排放,保护环境。
现有的涤纶面料主要采用溢流染色设备进行染色,将面料浸入在染缸中,加入分散染料、各种助剂,经过前处理、染色、保温、后处理、降温和排放,使面料上色,浴比从1:10-1:20,每吨面料需要耗费10吨以上的清水,排放的废水量巨大,污水处理难度很大,对环境和水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悬浮体染色成套设备,其具有高效、方便、快捷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过程中废水的排放,得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即提高了染色效率,又降低了大量成本和污水的排放。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悬浮体染色成套设备,用于对布料进行染色,所述微悬浮体染色成套设备包括:
浸轧上色装置,其包括橡胶传送滚筒和若干给浆滚筒,所述若干给浆滚筒分布于所述橡胶传送滚筒的四周;
预烘装置,其包括若干蒸汽加热传送滚筒;
烘焙发色装置,其为多层网带式烘房或蒸化机,所述多层网带式烘房或蒸化机设置有烘焙发色传输带;
水洗装置,其为水洗机,所述水洗机设置有若干水洗传送辊;
所述橡胶传送滚筒、所述若干蒸汽加热传送滚筒、所述烘焙发色传输带以及所述若干水洗传送辊沿布料走向依次设置传送所述布料且所述布料经过所述若干给浆滚筒和所述橡胶传送滚筒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微悬浮体染色成套设备还包括进布装置和出布装置,所述进布装置为进布车,所述出布装置为出布车,所述进布车设置于所述橡胶传送滚筒的输入侧,所述出布车设置于所述水洗传送辊的输出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给浆滚筒设置有浆槽,所述浆槽设置有上浆泵,所述上浆泵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给浆滚筒。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若干蒸汽加热传送滚筒包括沿布料走向依次设置的若干蒸汽大烘筒和若干蒸汽小烘筒。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微悬浮体染色成套设备,其中,浸轧上色装置为多辊筒给浆系统,确保面料左中右上色均匀;预烘装置为两只大直径蒸汽烘筒搭配多只小蒸汽辊筒的配置,确保布面烘干程度一致,得色均匀,焙烘发色装置采用连续式导带烘房,在高温条件下快色高效使布面分散染料充分发色,得到均匀色泽的半成品面料,最后经水洗达到成品染色面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悬浮体染色成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面料;2、进布车;3、橡胶传送滚筒;;4、给浆滚筒;41、浆槽;411、上浆泵;5、蒸汽大烘筒;51,6、蒸汽小烘筒; 7、多层网带式烘房;71、烘焙发色传输带;8、水洗机;9、出布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微悬浮体染色成套设备,用于对布料1进行染色,包括:
一进布车2,用于承载未经染色的布料;
一浸轧上色装置,其包括橡胶传送滚筒3和四个给浆滚筒4,若干给浆滚筒4分布于橡胶传送滚筒3的四周,给浆滚筒4设置有浆槽41,浆槽41设置有上浆泵411,上浆泵411通过管路连通给浆滚筒4;
一预烘装置,其包括两个蒸汽大烘筒5和若干蒸汽小烘筒6,两个蒸汽大烘筒5之前还分别设置有一蒸汽小烘筒51;
一烘焙发色装置,其为多层网带式烘房7,多层网带式烘房7设置有烘焙发色传输带71;
一水洗装置,其为水洗机8,水洗机8设置有若干水洗传送辊(图中未视出);
出布车9,用于承载经染色后的布料;
进布车2、橡胶传送滚筒3、一个蒸汽大烘筒5、一个蒸汽小烘筒51、一个蒸汽大烘筒5、若干蒸汽小烘筒6、烘焙发色传输带71、水洗传送辊以及出布车9沿布料走向依次设置传送布料且布料经过四个给浆滚筒4和橡胶传送滚筒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恒信针织印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州市恒信针织印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82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内后视镜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可通过性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