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8833.3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6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何中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百亿达尔轨道客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3/00 | 分类号: | B60B3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3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移动 小车 滚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辅助移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动力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发动机经常需要运输;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发动机的外壳生锈,通常需要在发动机的外部涂抹大量的油脂,隔离空气,进而达到防锈的目的。由于涂抹了大量的油脂,在发动机的使用前期首先需要进行清洗操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较高,对于短时间内需要使用的发动机造成不便,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发动机运输罐,方便发动机的运输,在罐体内使用可以移动的小车,小车采用四轮结构,但是由于发动机重量较重,体积大,对移动小车的运输承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需要保证在运输过程中滚轮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移动滚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滚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提高运输性能,防抱死,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包括有轮体、线性轴承、固定轴和轮钢,
在固定轴的外表面设置有轮钢,在固定轴和轮钢之间设置有线性轴承,所述线性轴承宽度小于轮钢的宽度;
所述轮钢的外表面设置有三个凸起,三个凸起均匀的设置在轮钢外表面,三个凸起之间形成对称结构的两个凹槽;
轮体设置在轮钢外表面,轮体上的凸起对应的设置在轮钢上的凹槽内,互相嵌合。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在所述线性轴承的两端、固定轴和轮钢之间设置有线性平面轴承。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固定轴的两端设置在框型支架上,固定轴的一端螺栓固定在支架上,外部通过压板盖合。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所述固定轴一端有凸起,凸起卡和在支架上设置的凹槽内,固定轴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上。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所述轮体为橡胶轮体。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在固定轴与轮钢之间设置有线性轴承,并在线性轴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线性平面轴承,通过这种结构的改进,克服了目前技术中,由于滚珠传动,承重过大造成滚珠破碎存在的抱死问题,影响运输过程的安全性能,本技术通过结构上的优化,替代了滚珠,节约了制造成本,安装过程更加简便;在固定轴的安装位置外部设置端盖,能够形成多一层的保护措施,避免承重过大造成的固定轴脱位问题,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主要针对发动机等一系列重量较大部件的运输使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含义:1.轮体,2.线性轴承,3.线性平面轴承,4.固定轴,5.压板,6.轮钢,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3所示的发动机移动小车用滚轮的示意图,包括有轮体1、线性轴承2、线性平面轴承3、固定轴4、压板5、轮钢6和支架7;
支架7为类似“U”型的框型结构,固定轴4一端有凸起结构,设置在支架7一侧壁对应位置的凹槽内,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支架7另一侧壁上,在固定螺栓的外部设置有压板5,盖合压板5与支架7侧壁相平齐。
在固定轴4的外表面设置有轮钢6,在固定轴4和轮钢6之间设置有线性轴承2,线性轴承2宽度小于轮钢6的宽度;轮钢6的外表面设置有三个凸起,三个凸起均匀的设置在轮钢6外表面,三个凸起之间形成对称结构的两个凹槽;轮体1设置在轮钢6外表面,轮体1上的凸起对应的设置在轮钢6上的凹槽内,互相嵌合,其中轮体1优选为橡胶轮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百亿达尔轨道客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百亿达尔轨道客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8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