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烟化炉的隔墙铜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9757.8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0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萃;汪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4 | 分类号: | C22B7/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41001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烟化炉 隔墙 铜水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烟化炉,具体涉及一种连续烟化炉的隔墙铜水套。
背景技术
在火法冶炼领域,用烟化法处理含铅、锌、锡的物料,经过长期的实践,早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工艺,在工业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增强设备适应性,烟化炉的作业形式由间断式进一步改变为连续式,而隔墙水套的性能和寿命成为能否顺利实现连续烟化的难点之一。与普通的烟化炉水冷水套的不同之处在于连续烟化的隔墙水套两面均受到高温熔体的侵蚀和强烈冲刷,并且隔墙水套的下半部分处于粉煤和二次空气强烈搅拌熔体的区域内,工作条件更加恶劣,普通的烟化炉钢水套,甚至导热性能优良的熔炼炉铜水套都无法满足连续烟化工艺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满足连续烟化工艺要求的隔墙铜水套。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烟化炉隔墙铜水套,包括铜平板体和预埋于其内的冷却管道,铜平板体的底部开设有渣流通道、所有与熔体接触的工作面上布置有突台。
所述冷却管道为直通式的铜管,双层并排沿所述铜平板体的长度方向预埋,各铜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接管分别位于铜平板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外。
所述突台为长方形或者菱形,相邻的突台交替垂直布置。突台之间采用耐火捣打料填充。
所述渣流通道为关于所述铜平板体长度方向中心线对称的圆弧形缺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铜平板体内预埋双层直通式的铜管形成铜水套,每层铜管内的冷却水分别快速冷却铜平板体两侧的熔体,提高冷却效率,使铜水套的两侧均能经受高温熔体的侵蚀和强烈冲刷,满足连续烟化工艺的要求;铜水套侧面工作面上的长方形或者菱形突台提高了铜水套的换热效率,铜水套底部开设圆弧形缺口作为渣流通道,渣流通道工作面上的长方形或者菱形突台提高了挂渣覆盖率。长方形或者菱形突台的设置还有利于本水套与其它水套结合处的拼装。突台之间采用耐火捣打料填充,可以使熔渣与铜水套工作面的结合性更强,挂渣粘结得更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侧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铜平板体工作面上突台为长方形布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铜平板体工作面上突台为菱形布置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烟化炉隔墙铜水套,包括铜平板体1和预埋于其内直通式的铜管2。铜管2有两层,沿铜平板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各铜管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接管分别位于铜平板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外。铜平板体1的底部关于长度方向中心线对称开设圆弧形缺口作为渣流通道。铜平板体1的两侧工作面和渣流通道工作面上均布置有长方形的突台3。相邻的突台3交替垂直布置。突台3之间用耐火捣打料4填充平整。
突台尺寸优选75N1×40N1×(15~25)N1 mm,相邻排突台之间的间距优选70N2 mm,同一排突台之间的间距优选20N2 mm。其中N1,N2为任意一个自然整数。
优选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铜平板体1上所有工作面上的突台形状为菱形,突台尺寸优选70N1×40N1×(15~25)N1 mm,其它通实施例一,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铜平板体内预埋双层直通式铜管形成铜水套,每层铜管内的冷却水分别快速冷却铜平板体两侧的熔体,提高冷却效率,使铜水套的两侧均能经受高温熔体的强烈冲刷,满足连续烟化工艺的要求;铜水套侧面工作面上的长方形或者菱形突台提高了铜水套的换热效率,铜水套底部开设圆弧形缺口作为渣流通道,渣流通道工作面上的长方形或者菱形突台提高了挂渣覆盖率。长方形或者菱形突台的设置还有利于本水套与其它水套结合处的拼装。突台之间采用耐火捣打料填充,可以使熔渣与铜水套工作面的结合性更强,挂渣粘结得更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97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