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普通皮肤缝合打结教学训练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9855.1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6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谢锦;李民;任谦;杨勇;陈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普通 皮肤 缝合 打结 教学 训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普通皮肤缝合打结教学训练包,属于医学模拟教育领域。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皮肤和气罐上切开的伤口需要缝合,但是切开的皮肤由于皱缩产生一定的张力,给缝合带来一定的困难,如若不能正确掌握皮肤缝合的操作技能,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甚至会造成病人病情的加重。在当前医疗环境和法律环境下,学医的学生亲身参与手术,获得拉钩、缝合打结等操作的机会很少,所以使用模拟缝合的训练包来训练皮肤缝合打结的基本技能至关重要,目前医学院校常用的皮肤缝合教学模具主要是在临床技能中心集中大型、集中练习模具,尚没有医学生便携携带的缝合打结训练包。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普通皮肤缝合打结教学训练包,能够集合常规缝合打结的器械和针线,不同缝合手法练习标准、常用器械使用说明以及器械图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普通皮肤缝合打结教学训练包,能够集合常规缝合打结的器械和针线、不同缝合手法练习标准、常用器械使用说明以及器械图卡为一体,同时可对缝合方法进行模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来达到上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普通皮肤缝合打结教学训练包,包括包体,所述包体内设置有操作面,所述操作面底部设置有缝合打结模拟皮肤放置区,所述缝合打结模拟皮肤放置区侧边设置有缝合工具放置区,所述包体上设置有包体盖,所述包体盖上设置有卡片放置区,所述包体上设置有盖紧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面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包体盖上设置有提手。
进一步的,所述包体与包体盖之间设置有包体盖支撑件。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工具放置区上设置有缝合工具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普通皮肤缝合打结教学训练包,包括包体,包体内设置有操作面,冰设置有缝合打结模拟皮肤放置、缝合工具放置区、卡片放置区,操作面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可方便的将缝合打结模拟皮肤固定并缝合打结,包体上有盖紧装置,包体盖上有提手,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普通皮肤缝合打结教学训练包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普通皮肤缝合打结教学训练包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普通皮肤缝合打结教学训练包,包括包体1,所述包体1内设置有操作面2,所述操作面2底部设置有缝合打结模拟皮肤放置区3,所述缝合打结模拟皮肤放置区3侧边设置有缝合工具放置区4,所述包体1上设置有包体盖5,所述包体盖5上设置有卡片放置区6,所述包体1上设置有盖紧装置7。使用时,缝合打结模拟皮肤放置区3可放置常用缝合打结模拟皮肤,缝合工具放置区4可放置剪刀、持针器、缝线针、缝线、手术钳、镊子,卡片放置区6放置常规练习手法指南、手术室常用器械卡片。 依据不同伤口的标记完成单纯间断缝合、连续缝合法、连续锁边缝、合法8字缝合、贯穿缝合法、内翻缝合法、外翻缝合法、减张缝合法、皮内缝合法等,此训练包医学生携带方便,根据不同手法缝合形成标准线进行练习;提供常规练习手法说明;提供常用缝合器械、针线;提供手术室常用器械卡片和使用范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面2上设置有固定装置8。可用于固定缝合打结模拟皮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体盖5上设置有提手9。可方便训练包的携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体1与包体盖5之间设置有包体盖支撑件10。在进行缝合打结时,可方便的对照包体盖上的卡片进行训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缝合工具放置区4上设置有缝合工具固定带11。可用于固定缝合工具。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98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综合传动原理教学积木板
- 下一篇:一种新型便携汽车电子实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