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喷流助焊剂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0264.6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4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明;顾雪阳;侯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亿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02 | 分类号: | C23C2/02;C23C2/08;C23C2/40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杜兴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喷流 焊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带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喷流助焊剂槽。
背景技术
焊带等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带材依次经过带材清洁装置、助焊剂盒、导带轮、熔锡炉制得。助焊剂盒由盒体、盒盖组成,盒体内置有助焊剂,盒体两侧壁上端各有一根导向杆,盒盖下表面中部固定有压杆,压杆下端连接有一根导向杆,由放带轮引出的 带材经盒体靠近放带轮的侧壁上端的一根导向杆过渡,经压杆下端连接的导向杆并浸入助焊剂液面下。上述涂锡过程中,带材受收线端的牵引力向收线端运动,导向杆之间的张力较大,会对焊带的屈服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焊剂槽进行结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助焊剂喷流方式润湿带材的循环喷流助焊剂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喷流助焊剂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放助焊剂的槽体,所述槽体上配合设置有循环泵,所述槽体的低端出料口通过进料管与循环泵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料口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管口与带材相对应设置;所述槽体的两端设置有导线轮。
为了减小两导向轮之间带材的张力,避免因带材张力过大影响产品屈服性能,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导线轮通过传动件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槽体的进料端的导线轮为第一导线轮,所述槽体的出料端的导线轮为第二导线轮,所述第一导线轮和第二导线轮在竖直方向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导线轮的轮面顶端与第二导线轮的轮面底端的连线近似水平,或所述第二导线轮的轮面顶端与第一导线轮的轮面底端的连线近似水平
为了避免周围环境的落灰影响助焊剂使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槽体上端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与槽体底面的距离小于槽体高度,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助焊剂落料口。
为了避免助焊剂过多导致涂锡时产生溅弹现象,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柔性吸湿块,所述柔性吸湿块设置在所述出料管管口的带材出料侧,所述柔性吸湿块的上表面与带材相贴合。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出料管的管口设置在所述助焊剂落料口的上方,经循环泵提升的助焊剂与带材接触后,直接落至槽体内,有助于减少助焊剂损耗。
为了减少助焊剂损耗,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盖体为选自下凹的锥面、下凹的曲面或倾斜面中的一种,所述助焊剂落料口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低端。
为了便于观察槽内的助焊剂量,保证及时添加,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槽体的侧面设置有助焊剂加料口或助焊剂加料槽。
为了便于助焊剂的添加和助焊剂液面高度的观察,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助焊剂加料槽的轴向与垂直方向所夹夹角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循环喷流助焊剂槽结构简单,通过采用循环泵将助焊剂直接提升并喷流至带材表面,与现有技术中在助焊剂槽底设置导向轮的技术方案相比,最大程度减少产品受力,导向轮之间的带材张力较小,有助于保证焊带的屈服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沿铜带竖向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沿铜带竖向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沿铜带竖向截面的剖视图。
图中:1、槽体;2、循环泵;3、进料管;4、出料管;5-1、第一导线轮;5-2、第二导线轮;6、盖体;7、助焊剂落料口;8、柔性吸湿块;9、助焊剂加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循环喷流助焊剂槽包括用于盛放助焊剂的槽体1,槽体1上配合设置有循环泵2,槽体1的低端出料口通过进料管3与循环泵连2接,循环泵2的出料口设置有出料管4,出料管4的管口与带材相对应设置;槽体1的两端设置有导线轮。
导线轮5通过传动件与驱动电机连接,第一导线轮5-1位于槽体1的进料端,第二导线轮5-2位于槽体1的出料端,竖直方向上第一导线轮5-1高于第二导线轮5-2,第一导线轮5-1的轮面底端与第二导线轮5-2的轮面顶端的连线近似水平;槽体2上端设置有盖体6,盖体6与槽体底面的距离小于槽体高度,盖体6上设置有助焊剂落料口7;盖体6上设置有柔性吸湿块8,柔性吸湿块4设置在出料管4管口的带材出料侧,柔性吸湿块8的上表面与带材相贴合;出料管4的管口设置在助焊剂落料口7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亿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亿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0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掩膜装置及掩膜板冷却系统
- 下一篇:热处理收线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