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化发生器的废液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2640.5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8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桥;仲鹏鹏;樊红杰;岳喜龙;尚通明;周书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C3/26 | 分类号: | B65C3/2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培英 |
地址: | 21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化 发生器 废液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液收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氢化发生器的废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氢化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例如常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联用分析液体样品中汞、砷等重金属项目。氢化发生器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某些能产生新生态氢的还原剂或化学反应,将样品溶液中分析元素还原成挥发共价氢化物,借助载气流将其导入原子光谱分析系统进行光谱测定。使用氢化发生器的氢化物发生法是一种微量元素的分离富集方法,检出限小,灵敏度高,基体光谱干扰低。
中国专利文献CN 201305458 Y(申请号 200820109646.3)公开了一种氢化物发生器,包括时间控制器、电磁阀、硼氢化物容器、试样容器、混合反应管路和气液分离器,其中,电磁阀设置在硼氢化物容器和试样容器与混合反应管路连接的管路上,混合反应管路的输出端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气液分离器上分别设有连接原子化器的氢化物气体出口和废液排出口,时间控制器与电磁阀的控制端连接,通过控制电磁阀导向开关控制硼氢化物和试样进入混合反应管路进行反应。
中国专利文献CN 203858197 U(申请号 201420272098.1)公开了一种氢化物发生器,其气液分离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吸收池的输入口,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输出口为废液排出口。
与现有市场上的氢化发生器相同,上述两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氢化发生器也没有专用的废液收集装置,检测时一般采用敞口的容器直接在废液口收集废液,这种废液收集方法具有很大的弊端。首先,由于氢化发生器的特殊设计,在分析样品时溶液的残留往往对仪器的使用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遇到复杂样品时,氢化发生器中常常会产生大量泡沫,泡沫本身排出速度缓慢,使得废液不能及时排出,严重干扰分析的准确度,降低分析效率,限制了对分析样品的适应能力。其次,氢化发生器废液中含有大量未完全反应的如硼氢化钾、酸、含有重金属的溶液,尤其是遇到含汞、砷重金属较多的样品,其溶液中重金属不能够在氢化发生器中反应完全,往往在收集废液的容器中继续反应产生重金属氢化物,这些重金属氢化物为高浓度有毒气体,在操作间集聚会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收集的废液量的增多时加剧了这种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安全的氢化发生器的废液收集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氢化发生器的废液收集装置,包括贮存瓶、废液进入管、废气排出管和蠕动泵;贮存瓶的瓶口设有瓶塞,瓶塞上设有两个通孔,分别为进液管插入孔和排气管插入孔。
废液进入管的进液管口与氢化发生器的出液端相连通,蠕动泵设置在废液进入管上,废液进入管的出液管口位于贮存瓶中。
废气排出管的进气端口位于贮存瓶中,废气排出管的出气端口设置在通风橱中。
废液进入管包括废液进入软管和废液进入硬管,其中废液进入软管为蠕动泵的泵管,废液进入软管的一端管口与氢化发生器的出液端相连通,废液进入软管的另一端管口与废液进入硬管的进液端口相连通;废液进入硬管的上段位于瓶塞的上方,废液进入硬管的下段位于贮存瓶中,且废液进入硬管的下端管口位于贮存瓶的上部。
废气排出管包括废气排出硬管和废气排出波纹管,废气排出硬管的上段位于瓶塞的上方,废气排出硬管的下段位于贮存瓶中;废气排出硬管的下端管口为进气端口,废气排出硬管的下端管口位于贮存瓶的上部;废气排出硬管的上端管口与废气排出波纹管的下端管口相连通,废气排出波纹管的出气端口设置在通风橱中。
蠕动泵为可调速的蠕动泵。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废液收集装置采用可调速蠕动泵助排氢化发生器的废液,因此能够快速排出氢化发生器中的废液,减少仪器的误差,提高分析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同时可调速蠕动泵的使用还提高了仪器对样品的适应能力。
(2)本发明的废液收集装置将废液收集在贮存瓶中,采用可伸缩、调节方向、具有记忆功能的波纹管排出贮存瓶中的废气,使得废液中可能再次反应产生的含汞、砷等有毒气体能够按照指定通道排出,不与操作人员身体接触,维持良好的操作安全性。
(3)本发明的废液收集装置的废液进入硬管、废气排出硬管的下端均置于贮存瓶中废液液面以上,有助于废液的快速进入和废气的快速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废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贮存瓶的瓶塞的上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26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