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丙烯酸正丁酯废油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3289.1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4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东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54 | 分类号: | C07C69/54;C07C67/08;C07C67/48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杜兴 |
地址: | 223002 江苏省淮安市盐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 正丁酯 废油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丙烯酸酯废油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正丁酯废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丙烯酸正丁酯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丙烯酸正丁酯主要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丙烯酸正丁酯对健康有危害,靠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丙烯酸正丁酯废油组分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丁醇、水和丁氧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废油的成分为丙烯酸二聚体、水、丙烯酸。因此,工业丙烯酸酯的回收一般包括解聚、酯化、脱轻、脱重四步骤,脱轻处理后的所得的轻组分中主要成分是正丁醇、水,为了实现正丁醇物料的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中采用套用至酯化反应得处理手段。但轻组分中还含有少量的正丁醚,正丁醚是解聚工序中两分子的正丁醇在酸条件下脱水生成的,脱轻工序中脱除的轻组分正丁醇沸点117.7℃,正丁醚的沸点为142℃,产品丙烯酸正丁酯的沸点为145℃,在减压条件下,正丁醚和丙烯酸正丁酯不易分离,若连续生产不对脱轻工序产生的轻组分进行脱醚处理,而是直接套用至酯化反应,随着脱轻轻组分套用次数的增多,会导致产品丙烯酸正丁酯中的正丁醚含量不断累积增加,最终影响丙烯酸正丁酯的纯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专用于以丙烯酸废油和丙烯酸正丁酯废油为反应物,生产高纯度丙烯酸正丁酯的丙烯酸正丁酯废油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丙烯酸正丁酯废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解聚单元、酯化单元、粗蒸单元、中和单元、脱轻单元、脱重单元;所述脱轻单元与酯化单元之间的轻组分套用回路上设置有脱醚单元。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解聚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解聚釜、解聚冷凝器、解聚分层器;所述酯化单元包括酯化釜,酯化釜的顶端蒸气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酯化冷凝器和酯化分层器连通,酯化釜的反应液出料口与粗蒸单元的粗蒸塔进料口相连通,粗蒸塔的蒸气馏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粗蒸冷凝器和粗蒸混合液槽相通;所述中和单元包括与粗蒸混合液槽相通的中和釜,中和釜的出料口与脱轻单元的脱轻釜连通,脱轻釜的顶端设置有轻组分馏出口,脱轻釜的轻组分馏出口与脱轻冷凝器连通,脱轻釜的底端出料口与脱重单元的成品釜连通,所述成品釜的顶端设置有成品蒸气出口,所述成品蒸气出口通过脱重冷凝器与成品罐连接。
为了减少回收套用的轻组分中正丁醚的含量,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脱醚单元包括脱醚釜,所述脱醚釜的进料口与脱轻冷凝器的出料口连通,脱醚釜的第一出料口与第一脱醚冷凝器连通,脱醚釜的第二出料口与第二脱醚冷凝器连通,第二脱醚冷凝器通过储罐与酯化釜连通。
为了实现物料套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粗蒸塔和成品釜的底端残液出料口分别通过残液管道与解聚釜连通。
为了尽量减少精馏过程中丙烯酸发生聚合反应,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解聚单元、粗蒸单元、脱轻单元、脱重单元内分别设置有阻聚剂溶配槽;所述解聚单元的解聚阻聚剂溶配槽通过管道与解聚冷凝器的底端出料口和顶端进料口形成物料回路;所述粗蒸单元的粗蒸阻聚剂溶配槽通过管道与粗蒸冷凝器的底端出料口和顶端进料口形成物料回路;所述脱轻单元的脱轻阻聚剂溶配槽通过管道与脱轻冷凝器的底端出料口和顶端进料口形成物料回路;所述脱重单元的脱重阻聚剂溶配槽通过管道与脱重冷凝器的底端出料口和顶端进料口形成物料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丙烯酸正丁酯废油回收工艺通过对脱轻工序中得到的轻组分进行脱醚处理并回收套用至酯化工序中,同时除去轻组分中的水分,避免因套用轻组分中正丁醚的含量过高且不易分离导致最终产品纯度下降的技术缺陷,同时尽量减少进入酯化釜的水,保证正丁醇和丙烯酸的可逆酯化反应向生成丙烯酸正丁酯的方向进行,检测得产品丙烯酸正丁酯纯度不低于99%。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丙烯酸正丁酯废油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东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东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32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灵芝多糖三肽分滤系统工艺装置
- 下一篇:活性炭废渣中残留酒精的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