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产养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3384.1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6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心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心田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鲍光明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产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详细地讲是一种水产养殖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的水产养殖设施主要有室内养殖池、养殖池塘、养殖网箱等,室内养殖池一般是圆柱形、多边柱形或方形的水泥池或玻璃钢槽,可用于养殖鲈鱼、真鲷等游泳性鱼类,以及大菱鲆、舌鳎等底栖鱼类。因为大菱鲆、舌鳎等底栖鱼类营养丰富,口感好,市场价格高,目前这种室内养殖池的面积非常大。但是由于大菱鲆、舌鳎等底栖鱼类的生活习性是除摄食外都匍匐在池底生活,养殖池的水体空间存在较大的浪费,有的养殖场采用降低水位的方法减少养殖用水的浪费,但是养殖池的面积是有限的,可养殖的大菱鲆、舌鳎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养殖资源特别是养殖面积资源浪费较大。另外,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倒池操作,劳动量大,人工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可增加单位面积的养殖量,提高养殖产量,节约养殖资源,而且可机械化操作,降低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产养殖池,设有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养殖池为圆柱形、多边柱形或方形水泥池,养殖池的池底为内凹弧形,养殖池池底安装排水管,排水管为U形管,排水管在养殖池内的一端底部设有排水孔,排水管在养殖池外的一端插装有四节活动管,养殖池内侧壁安装挡板,档板上设有漏筐,漏筐上面边缘向内突出,漏筐中间设有开口可使排水管穿过漏筐,养殖池上面安装进水管,进水管上安装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可增加单位面积的养殖量,提高养殖产量,节约养殖资源,而且可机械化操作,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养殖池,2.排水管,3.阀门,4.进水管,5.活动管,6.活动管,7.活动管,8.活动管,9.排水孔,10.挡板,11.漏筐。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设有养殖池1,养殖池1为圆柱形水泥池,养殖池1的池底为内凹弧形,养殖池1池底安装排水管2,排水管2为U形管,排水管2在养殖池内的一端底部设有排水孔9,排水管2在养殖池1外的一端依次插装有活动管8、活动管7、活动管6、活动管5,养殖池1内侧壁安装挡板10,档板10上安装漏筐11,漏筐11上面边缘向内突出,漏筐11中间设有开口可使排水管2穿过漏筐11,养殖池1上面安装进水管4,进水管4上安装阀门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进水管4向养殖池1进水,以阀门3控制进水量,养殖池1底部可放置石块、瓦片等,再放适量的海参苗,将漏筐11安装在档板10上,排水管2的穿过漏筐11,最后放入适量的大菱鲆或舌鳎鱼苗,进行养殖生产,这样就增大了单位面积的养殖量,充分利用养殖池的空间,提高养殖产量,而且大菱鲆的排泄物可作为海参的饲料,节约养殖成本和养殖资源。当需要倒池时,用挂钩钩住漏筐11上面边缘,用机械臂即可将上层养殖的大菱鲆或舌鳎整筐提出倒池,这样操作非常方便,减轻劳动量,节约人力成本。活动管5、活动管6、活动管7、活动管8可根据养殖水位的需要进行拆装,若将活动管5、活动管6、活动管7、活动管8全部取下,则可排空养殖池水,进行清底操作。这种养殖池1用于游泳性鱼类养殖时可不安装漏筐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心田,未经刘心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33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智能快递柜寄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清洗免捞式对虾养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