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4993.9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3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季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联合蓝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20 | 分类号: | F15B15/20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周积德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直线 执行 气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直线执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
背景技术
在很多应用中,执行器比机械和液压系统更有优势。执行器具有独立自给、坚固、耐用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对负载进行提升、降低、推、拉、旋转或定位操作。
海洋直线执行器可以在船、舰艇以及钻塔上用于座椅、舱口、防火门、救生设备、阀门和油门等。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作为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的重要部件,主要用于为活塞提供运动的空间,但现有的气缸筒往往不具有缓冲结构,导致活塞与其末端易产生碰撞。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能够有效缓解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对其末端的碰撞,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不具备缓冲功能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所述气缸筒包括气缸筒本体,所述气缸筒本体的一端内嵌接有具有弹性的缓冲套,所述缓冲套的外缘形成与所述气缸筒本体内径相配合的形状,所述缓冲套的中心位置开有一供活塞穿入的活塞过孔,所述缓冲套的端面上环形均布有若干个贯通该缓冲套的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装有一个弹簧。
其中,在上述的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中,每个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缓冲套的上表面齐平,每个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缓冲套的下表面齐平。
其中,在上述的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中,所述缓冲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每个所述弹簧的上端均连接到所述上定位环上,每个所述弹簧的下端均连接到所述下定位环上。
其中,在上述的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中,每个所述弹簧内均套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小于所述弹簧。
其中,在上述的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中,所述导向柱的上端面到所述弹簧的上端面的距离与其下端面到该弹簧下端面的距离相等。
其中,在上述的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中,所述气缸筒本体的端部还开有多个供密封圈装入的密封环槽。
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在其一端内嵌接有具有弹性的缓冲套,且缓冲套内环形均布有多个缓冲弹簧和导向柱,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对其末端的碰撞,进而提高气缸筒和活塞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其中:
1为气缸筒本体,2为缓冲套,3为活塞过孔,4为通孔,5为弹簧,6为上定位环,7为下定位环,8为导向柱,9为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海洋直线执行器的气缸筒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气缸筒本体1,该气缸筒本体1的端部开有多个供密封圈装入的密封环槽9,可在密封环槽9内装入多级密封圈,以保证密封性,该气缸筒本体1的端部还内嵌接有具有弹性的缓冲套2,缓冲套2的外缘形成与气缸筒本体1内径相配合的形状,缓冲套2的中心位置开有一供活塞穿入的活塞过孔3,缓冲套2能够有效缓解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对其末端的碰撞。为提高缓冲套2的缓冲作用力,在缓冲套2的端面上环形均布有若干个贯通该缓冲套2的通孔4,每个通孔4内装有一个弹簧5,弹簧5的横截面大小与该通孔4的孔径相适配,而且每个弹簧5的上端与缓冲套2的上表面齐平,每个弹簧5的下端与缓冲套2的下表面齐平,缓冲套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定位环6和下定位环7,每个弹簧5的上端均连接到上定位环6上,每个弹簧5的下端均连接到下定位环7上,使得所有的弹簧5与缓冲套2形成为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缓冲套2是缓冲作用了。
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弹簧5的缓冲作用力,并指引弹簧5的动作,每个弹簧5内均套有导向柱8,导向柱8的长度小于弹簧5,且导向柱8的上端面到弹簧5的上端面的距离与其下端面到该弹簧5下端面的距离相等,即导向柱8位于弹簧5的中间位置,以有效防护弹簧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联合蓝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联合蓝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49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落架收放作动筒双向卡爪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压榨机二级式油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