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热循环恒温缝合刀架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8037.8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5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方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溢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20;F24H9/12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6 | 代理人: | 许珠珍 |
地址: | 3644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恒温 缝合 刀架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粘合婴儿训练裤、拉拉裤等边缘切断后的部位的缝合刀架,尤其涉及了一种油热循环恒温缝合刀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刀架的加热方式均采用在刀辊、焊接底辊内设置电加热棒来进行加热,从而实现间接对设置在刀辊、焊接底辊上的压片进行加热,而电加热的方式存在加热不均、加热速度较慢、电加热棒使用寿命短的缺陷,加热不均使得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加热速度慢延长了压纹时间,影响了主机的生产速度,使用寿命短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刀辊、焊接底辊在转速200转/秒以下时,电加热棒生产温度够刀辊、焊接底辊的工作;但是当刀辊、焊接底辊的转速超过200转/秒时,刀辊、焊接底辊的热损失比较严重,会造成训练裤或拉拉裤边缘切断后粘合不紧,此时需要调高电加热棒的温度,但其温度过高又会造成拉拉裤切断后切断处比较硬,类似有毛刺易划伤儿童皮肤;电加热棒的温度要根据刀辊、焊接底辊的转速来做相应的调节,生产制造较为麻烦,且在温度切换的过程中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加热不均、加热速度慢、使用寿命短、加热温度要随转速的变化而变化,而加热温度过高易使产品切断处比较硬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加热均匀、加热速度较快、使用寿命较长、无论在什么转速下,加热温度都能保持均衡的油热循环恒温缝合刀架控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油热循环恒温缝合刀架控制装置,包括刀架支座和均设置在刀架支座上的刀辊、焊接底辊,刀辊和焊接底辊并排设置,刀辊内部和焊接底辊内部均设有用于让液体或气体通过的通道。
作为优选,刀辊内的通道的出口设置在刀辊右端,刀辊内的通道的入口设置在刀辊左端;焊接底辊内的通道的出口设置在焊接底辊右端,焊接底辊内的通道的入口设置在焊接底辊左端;还包括油加热装置,油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器、出油管、回油管,电加热器的出口端与出油管一端连接,电加热器的进口端与回油管一端连接;出油管另一端设有两个出油管口,其中一个出油管口与刀辊内的通道的入口连接,另一个出油管口与焊接底辊内的通道的入口连接;回油管另一端设有两个回油管口,其中一个回油管口与刀辊内的通道的出口连接,另一个回油管口与焊接底辊内的通道的出口连接。
作为优选,刀辊和焊接底辊均包括辊轴、辊体,通道包括设置在辊轴右部的汇流通孔、设置在辊轴左部的导流通孔、设置在辊体内的第一通孔、设置在辊体右部的第二通孔、设置在辊体左部的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呈环形均匀的分布在辊体体表,第一通孔右端通过第二通孔与汇流通孔相通,第一通孔左端通过第三通孔与导流通孔相通。
作为优选,第一通孔的数量等于第二通孔的数量,第二通孔的数量等于第三通孔的数量,第二通孔均与汇流通孔相通,第三通孔均与导流通孔相通,第一通孔右端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相通,第一通孔左端与其对应的第三通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在刀辊、焊接底辊内设置用于热油通过的通道,先将油进行加热,再将热油以一定的速度流过通道,进行热交换,其对刀辊、焊接底辊上的压片的加热温度更为均匀,且其加热速度快,可通过控制阀或热油泵来改变热油流过通道的速度,从而来改变压片的加热温度,简单方便,可提高工作效率,不是对加热丝进行加热,降低损坏几率,其使用寿命较长;且采用循环油,更为的环保;另外能够减少刀辊、焊接底辊高速旋转时的热损失,实现无论刀辊、焊接底辊在什么转速下,都能保持其温度均衡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刀辊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图。
图5是图1的焊接底辊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CC剖面图。
图7是加热装置的原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刀架支座、2—刀辊、3—焊接底辊、4—电加热器、5—出油管、6—回油管、7—辊轴、8—辊体、9—汇流通孔、10—导流通孔、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控制阀、15—热电偶、16—过滤器、17—热油泵、18—膨胀管、19—排气管、20—膨胀槽、21—浮球控制器、22—注油口、23—放空管、24—排污管、25—溢流管、26—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溢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溢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8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细孔道结构全铝型太阳能集热器
- 下一篇:一种猪油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