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置于地下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9961.8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8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照忠;郝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艾迪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H02J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66106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置于 地下 电动汽车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置于地下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属于电动汽车充电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充电站多是安装在地上建筑内,占用地上土地使用面积,广场、闹市配套的多以箱房的形式安装,挤占黄金地面,与周边优美的城市环境格格不入,所以急需一种新的充电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可置于地下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即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也不影响周边的环境,具有防盗,防触电,使用维护方便等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置于地下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箱、位于地表以下的混凝土结构,充电箱位于混凝土结构内;混凝土结构包括长方体状的安置仓、长方体状的进风防水仓、底部为斜面的直角梯形体状的进风排水仓和底部为斜面的直角梯形体状的排风排水仓,充电箱位于安置仓内,所述的进风防水仓位于安置仓的正下方,所述的进风排水仓和排风排水仓位于安置仓的两侧。因为混凝土结构是埋在地下的,整个充电装置就被完全设置在地下,不会挤占路面了,通过混凝土隔板将混凝土结构内部隔离成各个仓室,各个仓室均具有不同的功能。
所述安置仓上方设有检修口,进风排水仓上方设有进风口,排风排水仓上方设有排风口;混凝土结构中还包括连通进风排水仓和排风排水仓的进风管道,进风管道沿着安置仓在靠近进风排水仓一面的侧壁竖直安置,其上端在安置仓的上部弯曲通向进风排水仓,其下端直通到进风防水仓;混凝土结构中还包括排风管道,排风管道位于安置仓的上部,连通安置仓和排风排水仓。检修口是设置在安置仓上的,也就是地表面,可供工作人员进入安装或检修,进风口和排风口安置在上述两个独立仓室上,也是位于地表面。进风管道一端位于进风排水仓,通过进风排水仓与安置仓之间的混凝土壁上的孔通向安置仓,让后弯曲90度向下,沿着侧壁往下布置,再通过安置仓与进风防水仓之间的混凝土壁上的孔,直通到进风防水仓,即进风管道一直通向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底部。排风管道则位于安置仓的上部,穿过安置仓与排风排水仓之间的混凝土壁,连通两个仓室,管道的两个口均是位于两仓的上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进风排水仓和排风排水仓的底部斜面上,均设有通向下水道的排水口,进风防水仓内设有能够将其内部水排入到下水道的排水设备。所述的排水设备其能监测进风防水仓内部水位,当水位超过预定水位,就将水排到下水道中。
所述进风管道在进风排水仓内的管道口朝下设置,排风管道在排风排水仓内和安置仓内的管道口均朝下设置。进风管道的上端管道口和排风管道的两个管道口,设置成90度弯曲向下的形状,可以保证进气出气的同时,起到防水的效果。
所述进风排水仓的底部斜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口,所述的排风排水仓的底部斜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口。
所述进风防水仓和安置仓通过位于两者之间的混凝土板上的通孔连通,所述的通孔至少设有一个。
所述进风口至少设有一个,进风口上设有防尘装置,所述的排风口至少设有一个,排风口上设有防尘装置。所述防尘装置能够有效的防止尘土进入混凝土结构。
所述检修口上覆盖设置有防水防尘装置的混凝土板,并设有报警装置。混凝土板可以打开,方便维修人员进入,所述的报警装置主要用来防盗。
所述充电箱表面具有防腐、防锈外壳,用于防止雨水和空气的侵蚀,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所述充电箱设有电源引出线,电源引出线经混凝土结构上的线孔与地面上的供汽车充电的充电点连接,充电点至少设有一个,混凝土结构上的线孔设有防水结构。从充电箱上引出的电源线,是为了把充电装置的电能引出到地面充电点,这是就要在混凝土结构的壁上打线孔,让电源线通过,此线孔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封性,壁上的线孔与电源线紧密配合,并设有防水装置;在不影响充电装置的充电效果的前提下,引出的电源线可分为多条,连接地面多个充点电,可以分别或者同时供多个电动汽车充电。
所述混凝土结构做防水处理,以免混凝土结构渗水对其内部的设备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整个充电装置全部埋藏于地下,不占用地面上的任何空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不会影响到周边的环境,而且埋于地下安全性好,有效避免触电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艾迪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艾迪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9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基础后浇带底部防渗透结构
- 下一篇:后浇带底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