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模组面框、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0061.5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3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柴亮;张天舒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模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面框、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主要由面框10、液晶面板20以及背光模组30三大部分组装而成。背光模组30部分主要包括LED灯条33,散热片32,导光板35,光学膜片36,反射片37,背板34和中框31。其中,中框31和面框10分别设于液晶面板20的侧边的两面,将液晶面板20夹住固定。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大型商用的显示模组多为侧入式一体机,侧入式一体机的尺寸大、体型大、重量大,成本高昂。将庞大的显示模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时十分困难,当其出现故障时,也不易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大型显示模组组装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省略中框、安装步骤简单的显示模组面框。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显示模组面框,包括:
用于支撑光学膜片和导光板并沿光学膜片和导光板的三个边缘环绕设置的第一支撑部;
用于支撑液晶面板并沿液晶面板的三个边缘环绕设置的第二支撑部;
用于与后壳连接的侧框;
和将侧框连接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外侧的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面框的材质为铝型材,所述面框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液晶面板、散热片、光学膜片、导光板、后壳以及上述的面框;
所述散热片设于面框的第一支撑部和后壳之间;
所述光学膜片和导光板设置在面框的第一支撑部与散热片形成的空间内;
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在面框的第二支撑部上;
所述后壳连结在面框的侧框上。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LED灯条,所述LED灯条设于第一支撑部的与导光板相邻的侧边。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设于液晶面板的出光侧的玻璃。
优选的,所述面框的第二支撑部设有插槽,用于容纳玻璃和液晶面板的边缘。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面框装饰板,所述玻璃与面框的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液晶面板并将液晶面板固定,所述面框装饰板连结在面框上,并设于玻璃边缘部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玻璃选自钢化玻璃或有机玻璃。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其中,上述的显示模组可以采用正装的安装方式,即先组装散热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然后安装面框,最后安装液晶面板;也可以采用倒装的安装方式,即先组装液晶面板、放置面框,再安装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然后盖上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组面框,设有用于支撑光学膜片的第一支撑部和用于支撑液晶面板的第二支撑部,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面框,可以完全省略用于夹住固定液晶面板的中框,采用该面框的显示模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时,减少安装中框的步骤;在显示模组维修时,拆装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显示模组面框适用于各种显示装置,尤其适用于大型商用的侧入式一体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0、面框;101、第一支撑部;102、第二支撑部;103、侧框;104、连接部;105、插槽;20、液晶面板;30、背光模组;31、中框;32、散热片;33、LED灯条;34、背板;35、导光板;36、光学膜片;37、反射片;4、玻璃;5、面框装饰板;6、后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面框10,面框10包括:
用于支撑光学膜片36和导光板35并沿光学膜片36和导光板35的三个边缘环绕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01;
用于支撑液晶面板20并沿液晶面板20的三个边缘环绕设置的第二支撑部102;
用于与后壳6连接的侧框103;
和将侧框103连接在第一支撑部101和第二支撑部102的外侧的连接部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00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