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电厂给水泵汽轮机的给水流量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0901.8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3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何捷;谢建峰;戴鲁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汽轮成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7/24 | 分类号: | F01D17/24;F01D17/10;F01D15/08;F04B49/2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电厂 水泵 汽轮机 给水 流量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火电厂给水泵汽轮机的给水流量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火电厂给水泵汽轮机的给水流量控制系统通过电厂水量协调系统遥控控制要求,给出水泵汽轮机转速遥控指令,再通过转速控制器间接控制给水流量,这样正常稳定运行时可以保证给水控制要求。但当火电厂主发电机负荷快速变化时,会造成锅炉给水量跟不上负荷变化的要求,造成控制延缓,影响整个电网的调配,并间接影响电厂的经济效益。而且,当三个水泵特性曲线有多点交叉时,三个水泵之间会出现抢水现象。为此,现有解决手段是加大遥控状态下转速控制器的速率限制,采用根据工况自动变参数的PID控制器,设置控制指令偏置等方法,但效果都不是很好,而且在电厂RB(主发电机甩50%负荷)和FCB(火电厂停机不停炉)试验中,调控速度慢,波动频繁且幅度大,难以完全满足电厂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火电厂给水泵汽轮机的给水流量控制系统的改进,改进后的给水流量控制系统应能快速解决锅炉给水变化快和水泵功率特性曲线有交叉的情况,避免出现抢水现象,从而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火电厂给水泵汽轮机的给水流量控制系统,包括给水流量协调系统以及若干个转速PID控制器,各转速PID控制器与各给水泵汽轮机一一对应,并且转速PID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对应的给水泵汽轮机的转速传感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各转速PID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与一阀门PID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阀门PID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水泵汽轮机调节阀连接,阀门PID控制器与给水流量协调系统之间无线连接。
所述水泵汽轮机调节阀的压力范围是0.45-1.05MPa(g)。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转速PID控制器以及阀门PID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根据电厂水量协调系统遥控控制要求,直接控制给水泵汽轮机调节阀;当给水泵汽轮机处于转速控制状态时,通过转速控制器控制调节阀开度,来控制水泵转速;当需要给水协调时,给水遥控指令,直接来控制调节阀开度,转速只作保护;两个PID输出互相跟踪,保证两种状态之间无扰切换,这样给水控制速度快,能够解决锅炉给水变化快和水泵功率特性曲线有交叉的情况,系统运行状态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给水流量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电厂给水泵汽轮机的给水流量控制系统,包括给水流量协调系统3(现有技术)以及若干个转速PID控制器1(通常为3个)。各转速PID控制器与各给水泵汽轮机5一一对应,并且转速PID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与对应的给水泵汽轮机的转速传感器6连接,各转速PID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与一阀门PID控制器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阀门PID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水泵汽轮机调节阀4连接,阀门PID控制器与给水流量协调系统之间无线连接,从而接收给水流量协调系统的给水遥控指令。所述水泵汽轮机调节阀4的压力范围是0.45-1.05MPa(g)。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正常工况下,通过转速PID控制器控制水泵汽轮机调节阀的开度,来控制水泵转速;当出现特殊工况,给水量不足,给水流量协调系统发出给水遥控指令,阀门PID控制器接收指令后通过伺服模件和伺服阀迅速控制水泵汽轮机调节阀的开度,以保证给水泵汽轮机的稳定运行。
所述阀门PID控制器、转速PID控制器以及各传感器均可外购获得,内部的控制程序以及工作原理均为常规技术,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汽轮成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汽轮成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09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压器用分体式涡轮壳
- 下一篇:油气、气体、蒸汽混合发动机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