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式引线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0954.X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1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孝龙;陈明明;袁浩旭;王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5 | 分类号: | 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沈亚芳 |
地址: | 31512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线框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三极管的卷式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三极管引线框架是半导体元件的基本部件。三极管引线框架如TO-92(行业通用型号)引线框架一般是含有多个引线框架的引线框架片。现有技术的引线框架片由工件冲压或刻蚀出,制造效率低,且个体间存在差异,精确度不高,影响整体综合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三极管的卷式引线框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卷式引线框架,包括上、下两条边带和位于边带内的上、下两排引线框架单元体,所述两排引线框架单元体之间为连接筋,所述引线框架单元体仅包括六个长条状的引线脚,其中头部为镀银区、根部与边带或连接筋连接,所述六个引线脚呈纵向、分两行排列(即上排三个引线脚、下排三个引线脚),且上下两行引线脚的头部两两相对,所述六个引线脚的头部共位于同一个矩形区域内。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引线框架单元体仅包括六个长条状的引线脚,结构更加紧凑,单位面积利用率高;
(2)六个引线脚呈两行排列,头部两两相对,六个头部共位于同一个矩形区域,这样六个引线脚的头部可以使用冲压工具一次冲压完成,大大简化了制作工艺流程,且得到的引线框架尺寸精确度高,个体之间差异性小,整体质量高。
作为优选,所述矩形区域的尺寸为长1.6±0.05mm、宽0.85±0.05mm。该尺寸的矩形区域适用冲压工具进行冲压工序,且得到的引线脚尺寸合适、适于应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筋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横向排列的通孔。通孔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引线框架在塑封时的结合力,提高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卷式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述的图1中A部分即引线框架单元体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边带;2、连接筋;3、引线脚;3.1、头部;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描述。应该指出,以下具体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科学和技术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卷式引线框架由铜带经冲压而成,包括上、下两条边带1和位于边带1内的上、下两排引线框架单元体,所述两排引线框架单元体之间为连接筋2,所述引线框架单元体仅包括六个长条状的引线脚3,其中头部3.1为镀银区、根部与边带1或连接筋2连接,所述六个引线脚3呈纵向、分两行排列(即上排三个引线脚3、下排三个引线脚3),且上下两行引线脚3的头部3.1两两相对,所述六个引线脚3的头部3.1共位于同一个矩形区域(图2中虚线所示)内。所述矩形区域的尺寸为长(a)1.6±0.05mm、宽(b)0.85±0.05mm。所述0连接筋2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横向排列的通孔4。
以上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和进一步解释,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09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连接故障检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腔室门的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