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合金水平连铸牵引机自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1346.0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2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跃东;王君洪;吴伟乾;戴雪梅;王青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11/20 | 分类号: | B21D11/2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汪守勇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合金 水平 牵引机 自动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合金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合金水平连铸牵引机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水平连铸牵引机是铜合金水平连铸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由于连铸机合并了工序,避免二次加热,可节约大量能源。目前,我国国内水平连铸生产线较多采用直流驱动与机械凸轮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并且仍然靠炉振、打链、棘轮或时间继电器来实现对连铸牵引机的拉停控制以及牵引速度的控制。但是炉振方式工艺参数繁多,参数之间的配合复杂,难以有科学的工艺;打链棘轮方式常由于机械磨损或制造精度不够造成参数不准确;时间继电器方式因难以精确定时,从而工艺失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连铸牵引机的在拉停过程中精确定时、控制准确的一种铜合金水平连铸牵引机自动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合金水平连铸牵引机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PLC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触摸屏,所述人机界面触摸屏、PLC控制系统、伺服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依次连接,人机界面触摸屏与PLC控制系统双向连接,所述人机界面触摸屏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屏控制卡。
可选的,所述的PLC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输入元件、输出执行器件、显示器件和PLC。
可选的,所述的伺服控制器采用伺服放大器。
可选的,所述输出执行器件包括电磁阀和继电器,所述电源包括电源电路、降压变压器、维修插座和备用电源。
可选的,所述伺服电机R、S、T进线分别与L1、L2、L3线相连接,电源电路N1进线与备用电源相连接,N1进线与N1线相连接,维修插座分别与备用电源、N1线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L1、L2、L3线间接有空气开关Q1,2。
可选的,所述电源电路R,S,T线与伺服放大器L1、L2、L3端相连接,伺服放大器C、P端接再生制动元件R3.2,U、V、W端接伺服电机的电源端,R1、S1端接制动电阻F3.3,伺服放大器与电源电路间接有空气开关Q3,2,所述伺服电机控制端接有CN2。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实现了连铸牵引机的在拉停过程中精确定时、控制准确;2、可靠性高、节约电能、维护工作量小;3、在牵引机构动作的控制模式上,既可使用自动连续运行,也可以手工点动控制;4、可以在不停机时改变牵引速度、牵引节距和牵引反推频度,提高了成材率、降低生产成本;5、采用PLC控制伺服电机的正转、停止、反转、停止,大大提高了牵引精度和输出响应,通过触摸屏使人机交互界面变得更为友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铜合金水平连铸牵引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牵引机控制系统中的电源电路;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伺服电机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铜合金水平连铸牵引机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PLC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触摸屏,所述人机界面触摸屏、PLC控制系统、伺服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依次连接,人机界面触摸屏与PLC控制系统双向连接,所述人机界面触摸屏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屏控制卡。
其中,所述的伺服控制器采用伺服放大器MR-J2S-200A。
其中,所述输出执行器件包括电磁阀和继电器,所述电源包括电源电路、降压变压器、维修插座和备用电源。
其中,所述伺服电机R、S、T进线分别与L1、L2、L3线相连接,电源电路N1进线与备用电源相连接,N1进线与N1线相连接,维修插座分别与备用电源、N1线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L1、L2、L3线间接有空气开关Q1,2。
其中,所述电源电路R,S,T线与伺服放大器L1、L2、L3端相连接,伺服放大器C、P端接再生制动元件R3.2,U、V、W端接伺服电机的电源端,R1、S1端接制动电阻F3.3,伺服放大器与电源电路间接有空气开关Q3,2,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为10A,所述伺服电机控制端接有CN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13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体音箱
- 下一篇:一种基于磁性载氧体的固体燃料化学链燃烧系统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