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插头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2193.1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7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立彬 |
主分类号: | H01R35/04 | 分类号: | H01R35/04;H01R13/52;H01R13/6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3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插头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插头插座。
背景技术
传统的插头、插座分别包括电极插片与电极夹簧,所述电极夹簧通常用一片铜片折弯而形成。当插头插入插座后,插头的电极插片插入插座的电极夹簧中,借由电极插片与电极夹簧的接触作用实现插头与插座的电连接和锁定抵紧。由于插座的电极夹簧的弹力有限,且存在金属疲劳现象,在插头的电极插片多次插入和拔出后,电极夹簧对电极插片的夹紧程度会减弱,造成电极插片与电极夹簧之间的接触不良,有时电极之间会发热而引起火花,严重时会因此而发生火灾。
同时,插座的电极夹簧对插头的电极插片的夹紧程度减弱很容易导致插头与插座之间松脱,导致生产设备或生活电器的断电停机,特别对一些不能意外断电的设备来说,意外断电会导致设备损坏,得不偿失。
另外,传统的插头与插座之间没有防水结构,极易由于进水而导致短路或者漏电引起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插头插座,其能够保证插头与插座电极之间的良好接触,且能够实现防水防脱。
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式插头插座,包括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头的下部为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接触端,所述插座内设有与所述圆台状接触端匹配的圆台状腔体,所述插头的圆台状接触端能够伸进所述插座的圆台状腔体内,并通过圆台状接触端外表面的外螺纹与圆台状腔体内表面的内螺纹旋拧在一起。
所述插座的圆台状腔体的周向内表面设有上下间隔的两道电极槽,两道电极槽内分别布置有突出的接触铜圈,第一接触铜圈上设有嵌入圆台状腔体壁内的第一接线柱,该第一接线柱与插座火线连接,第二接触铜圈上设有嵌入圆台状腔体壁内的第二接线柱,该第二接线柱与插座零线连接;所述圆台状腔体的底部设有地线铜片,所述地线铜片与插座地线连接。
所述插头的圆台状接触端周向外表面也设有上下间隔的两道电极槽,两道电极槽内分别布置有突出的接触铜圈,第三接触铜圈上设有嵌入圆台状接触端内的第三接线柱,该第三接线柱与插头火线连接,第四接触铜圈上设有嵌入圆台状接触端内的第四接线柱,该第四接线柱与插头零线连接;所述圆台状接触端的底部设有地线接触头,该地线接触头的接线柱与插头地线连接。
所述第一接触铜圈、第二接触铜圈与所述第三接触铜圈、第四接触铜圈对应匹配接触,所述地线铜片与所述地线接触头匹配接触。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铜圈、第二接触铜圈、第三接触铜圈、第四接触铜圈均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且第一接触铜圈和第二接触铜圈的周向内表面的倾斜度与所述第三接触铜圈和第四接触铜圈的周向外表面的倾斜度一致。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铜圈上设有第一让位缺口,所述第二接触铜圈上设有第二让位缺口。
进一步,所述插座的圆台状腔体底部还设有沉孔,沉孔内布置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抵在所述地线铜片的下表面,以使地线铜片与插头的地线接触头能够良好接触。
进一步,所述插头的中部设有一圈向外延伸的盖沿,与所述插座的上端面匹配贴合,在所述插座的上端面与所述盖沿配合位置设有一圈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起到了防水的功能,其为第一道防水结构。
进一步,所述插头的圆台状接触端周向外表面邻近所述外螺纹下方的部位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与所述插座的圆台状腔体周向内表面邻近所述内螺纹下方的部位之间为过盈配合,这样就进一步地提高了防水效果,其为第二道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插座与插头为旋拧式配合结构,二者电极接触采用铜圈接触,实现了比电极插片更好的接触性能,保证了插头与插座电极之间的良好接触,避免接触不良导致发热起火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插座与插头之间的旋拧式结构能够防止脱落,避免了生产设备或生活电器的断电情况。(3)所述插座与插头之间,通过两道防水结构,提高了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为插座的剖面图。
图4为第一接触铜圈的示意图。
图5为第二接触铜圈的示意图。
图6为插头的剖面图。
图7为第三接触铜圈的示意图。
图8为第四接触铜圈的示意图。
图9为地线铜片的示意图。
图中:1-插座,11-第一接触铜圈,111-第一接线柱,112-第一让位缺口,12-第二接触铜圈,121-第二接线柱,122-第二让位缺口,13-密封槽,14-内螺纹,15-地线铜片,16-弹簧,17-插座火线,18-插座零线,10-插座地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立彬,未经王立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21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档调速碳刷组件
- 下一篇:组合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