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3169.X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7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简仲强;杨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仲强;杨凯文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B1/38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套的技术领域,尤指其技术上提供一种手机护套,其中于手机护套本体背面设一折叠式套圈,前述折叠式套圈可供手指穿套,再握持手机以防掉落,折叠式套圈并可架设于自行车上。
背景技术
现今智能手机已是相当普遍,而也因为智能手机均是相当贵重的产品,所以一般人均会相当爱惜使用,最常见的就是在手机屏幕贴保护贴纸,而手机本身就以手机护套套住,进而保护手机防其碰撞等状况。
然而,其现有的手机护套虽有保护手机的功能,但是其在手持其具有现有手机护套的手机在观看时,现有手机护套并没有任何一处与手指或手掌有固定,所以当手滑、失神或其他因素造成握持力量消失时,手机连同手机护套从高处坠落,其损坏将会相当严重。另一方面,现有手机护套并没有一固定点可以固定至自行车握把杆上,现有手机护套仍有其改进的空间。
是以,针对上述现有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有鉴于此,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护套,其于手机护套本体背面设一折叠式套圈,前述折叠式套圈可供手指穿套,再握持手机以防掉落,折叠式套圈并可架设于自行车上。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护套,包括:
一手机护套本体,前述手机护套本体供套护手机,手机护套本体的背面固设有一折叠式套圈,前述折叠式套圈能够折叠以贴靠至手机护套本体背面,折叠式套圈还能够往外扳开,并可于折叠式套圈的开孔处供手指穿套,手指再拿持手机,折叠式套圈亦可用于架设至自行车把手杆上,当成一个固定的位置,进而方便自行车骑士使用观看手机者。
所述的手机护套,其中,前述手机护套本体由一第一护套板及一第二护套板中段相互枢接组成,枢接处组设一弹簧,前述弹簧弹力保持前述第一护套板和第二护套板常态为靠拢的未使用状态,此时弹簧弹力为最小,第一护套板和第二护套板相互枢接呈现X形状,第一护套板和第二护套板四端边形成一弧形扣槽,是与手机四边角相同形状的弧形扣槽,使用时X形状的手机护套本体能够扳开使四弧形扣槽扣住手机的四边角,配合弹簧最大弹力固定及保护手机。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扳开状态的主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扳开状态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扳开状态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的常态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手机后的主视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手机后的后视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套圈供手指穿套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架设于自行车把手管上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手机护套本体;11-背面;12-第一护套板;121-弧形扣槽;122-弧形扣槽;13-第二护套板;131-弧形扣槽;132-弧形扣槽;20-折叠式套圈;21-开孔;30-弹簧;40-手机;50-自行车;51-把手杆;60-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护套的设计。
为使贵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兹配合实施方式及附图详述如后:
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护套,包含有:
一手机护套本体10,前述手机护套本体10供套护手机40,手机护套本体10的背面11固设有一折叠式套圈20,前述折叠式套圈20可折叠以贴靠至手机护套本体10背面11,折叠式套圈20亦可往外扳开,并可于折叠式套圈20的开孔21处供手指60穿套,手指60再拿持手机40,如此得以防止手机40滑脱掉落的状况,而其折叠式套圈20亦可用于架设至自行车50把手杆51上,当成一个固定的位置,进而方便自行车50骑士使用观看手机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仲强;杨凯文,未经简仲强;杨凯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31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燃料蒸汽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燃料蒸汽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