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屏幕保护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3291.7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3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邱世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郑玉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幕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幕的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指一种结合于屏幕表面且能在受轻微刮伤后自行恢复(自体修复)而不妨碍正常可视效果的屏幕保护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众普遍使用的具有触控式屏幕的电子产品,为保护屏幕免于被异物刮伤受损,通常会在该屏幕表面贴覆一层保护贴做为防护措施,以达到保护屏幕的功能。
现有的保护贴,大体上依序包括有一薄膜本体、一结合于该薄膜本体一面的黏合层,及一结合于该黏合层一面的离形层。其中,该黏合层黏贴于电子产品的屏幕表面,该离形层则是保护该黏合层的未使用状态。当使用该保护贴时,将该离形层撕除,通过该黏合层将该薄膜本体贴附于屏幕表面上。
由于保护贴至少具有产品美化、不残胶、方便返工、基础防污、耐刮磨及可透视度佳等功能,但因各厂商制造成本的考虑,大多厂商可能选择成本较低的材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定向聚丙烯(O-phenylphenol,简称OPP)、流延聚丙烯(CastingPolypropylene,简称CPP)、非结晶化聚对苯二甲酸二醇酯(Glycol-PolyethyleneTerephathalate,简称PETG)等材质制成,虽然能达到上述的基本功能,但因这些材质在防护性方面较差,轻微刮伤都会造成屏幕表面变成花纹,进而影响正常的可视程度;尤其,当使用者走动、外出活动时将电子产品放在随身包或口袋中携带,很容易被钥匙、硬币、手表、戒指等物体或粉尘刮磨,而导致刮痕遍布造成保护贴薄膜的防护功能失效。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陷,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急欲研究与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的屏幕保护贴结构,通过特定成分组成的薄型弹性体,搭配多层式复合结构,以达到吸震及自体修复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设计有一保护贴结构,至少包括有:
一塑料层,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一遮蔽层,披覆于该塑料层的第一表面上,并界定有一镂空区域;
一UV修复层,披覆于该塑料层的第二表面上;
一抗污层,披覆于该UV修复层上;及
一黏贴层,设置于该遮蔽层下,以便于与电子产品的屏幕表面以可卸除方式相贴合。
因此,屏幕保护贴结构在使用于各式电子产品的屏幕表面时,该UV修复层都具有吸震作用,且可使轻微刮伤自行恢复,以达到有效保护屏幕不受伤害的功能,并能维持原有的视觉效果。
上述的UV修复层的组成成份包括:聚氨酯丙酸酯和单体(Urethaneacrylateandmonomer)占总比例的36~40%,甲基异丁酮(Methylisobutylketone)占总比例的25~29%,甲基乙基酮(Methylethylketone)占总比例的25~29%,丙二醇单甲基醚(Propyleneglycolmonomethylether)占总比例的6~8%,及添加剂(Additives)占总比例的1~3%。
上述的UV修复层的厚度在100~300μm的范围内。
上述的塑料层厚度在0.08~0.7㎜的范围内。
上述的遮蔽层厚度在50~120μm的范围内。
上述的屏幕保护贴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开孔,设置于该镂空区域以外的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屏幕保护贴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屏幕保护贴结构的A-A’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保护贴结构
11开孔
2塑料层
3遮蔽层
4UV修复层
5黏贴层
6抗污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公开了一个实施例的屏幕保护贴结构外观图,该保护贴结构1可用于一般电子产品的显示屏表面,且实施后足以保护该电子产品在携带或碰触时不会令该显示屏受到伤害;另外,该保护贴结构1也开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开孔11,其大小与形状需要配合电子产品的功能按键、麦克风或镜头,以不影响这些功能的正常操(运)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优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32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量式食用油灌装主机
- 下一篇:油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