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免充气越野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4382.2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1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邹猛;刘剑涛;宗魏;周涛;王会霞;肖杰;李建桥;张荣荣;于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B9/00 | 分类号: | B60B9/00;B60B1/06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越野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特别涉及一种免充气越野车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轮胎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胎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和行驶性能,目前,路面行驶车辆的车轮普遍使用橡胶充气轮胎,随着我国向沙漠滩涂、松软海底和星空表面探测开发和探索的增多,以及军用车辆移动系统的研发和升级,对轮胎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轮胎多是橡胶弹性轮胎,行走时难以适应各种复杂路面,承载能力差,在极端复杂的非路面行驶时,需要定时充放气,以提高其越野机动性能,当轮胎碰到尖硬物等外力作用下,容易被扎破漏气,温度过高,胎压过大都会引起爆胎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可靠性较差,严重时甚至会危机成员的人身安全,现有技术,轮胎为实芯轮胎,弹簧或液压元件作为弹性轮辐的弹性车轮技术,但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维修、维护费用高,缓冲力差,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车轮可靠性低,承载能力差,难以适合各种复杂路面,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而提供一种免充气越野车轮。
本实用新型是由柔性轮圈、弹性轮辐和刚性轮毂组成,柔性轮圈固定设置在弹性轮辐外侧,刚性轮毂固定设置在弹性轮辐内侧;
柔性轮圈包括钢圈、聚氨酯夹层和橡胶层,橡胶层固定设置在聚氨酯夹层外侧,钢圈固定设置在聚氨酯夹层内侧,聚氨酯夹层为轮心直径向对称的近H形的结构,该结构上下角度分别为155°和125°,与钢圈相接的接触点沿过车轮中心径向轴间夹角为30°,并且间隔为40°均匀分布于钢圈上,形成仿蜂巢六边形结构;
弹性轮辐包括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刚性轮毂和钢圈上,并且在刚性轮毂和钢圈内的连接点之间为60°等间距连接,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中心线间隔成60°,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为人字正三角形;
弹性轮辐包括第一弹性辐条、第二弹性辐条和椭圆形弹性辐条,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刚性轮毂和钢圈上,并且在刚性轮毂和钢圈内的连接点之间为60°等间距连接,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中心线间隔成60°,数个椭圆形弹性辐条分别设置在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内,并且等间距固定设置在刚性轮毂和钢圈上,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为人字正三角形;
弹性轮辐包括第一弹性辐条、第二弹性辐条和椭圆形弹性辐条,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刚性轮毂和钢圈上,并且在刚性轮毂和钢圈内的连接点之间为60°等间距连接,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中心线间隔成60°,数个椭圆形弹性辐条分别设置在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外,并且数个椭圆形弹性辐条分别固定设置在弹性辐条和钢圈上,第一弹性辐条和第二弹性辐条为人字正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免充气越野车轮A正常安装到越野车上,越野车行驶过程中,免充气越 野车轮A承受复杂路面的作用,柔性轮圈和弹性轮辐受到外力作用产生弹性形变,无外力作用后,恢复原形状,有效的缓冲外力,减小车震、加大车体承载力,仿蜂巢六边形结构的聚氨酯夹层,提高车轮的坚固度,载荷均匀分布提高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橡胶层分布为橡胶轮刺,提高了车辆的牵引性能和附着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更换方便,应用性强,适合各种复杂路面,避免漏气和爆胎的情况发生,能够有效的减小车震、加大车体承载力和车体缓冲力,加强了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提高了车辆的牵引性能和附着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柔性轮圈1、弹性轮辐2和刚性轮毂3组成,柔性轮圈1固定设置在弹性轮辐2外侧,刚性轮毂3固定设置在弹性轮辐2内侧;
柔性轮圈1包括钢圈11、聚氨酯夹层12和橡胶层13,橡胶层13固定设置在聚氨酯夹层12外侧,钢圈11固定设置在聚氨酯夹层12内侧,聚氨酯夹层12为轮心直径向对称的近H形的结构,该结构上下角度分别为155°和125°,与钢圈11相接的接触点沿过车轮中心径向轴间夹角为30°,并且间 隔为40°均匀分布于钢圈上,形成仿蜂巢六边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43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房车连接件
- 下一篇:一种美术工具放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