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4934.X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9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家;刘春生;赵宇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凯德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2 | 分类号: | B01D5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气体 集装 提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气体提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的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气体分离用膜组件均为单芯单壳,在使用过程总需要用汇流排把工艺气体逐一连接到膜组件上,由于每根膜组件的回收率、压差均存在差异,所以汇流排连接的方式极易造成布气不均,使得膜组的效率下降和产品制造成本的增加;同时,在沼气提纯技术领域,需要多级膜组对工艺气进行分离,而目前用管路连接各级膜组件的方式,会造成工艺气体的热量损失,从而造成分离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膜组件在组合使用时的回收率、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的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气体集装膜组提纯装置,包括集装膜组装置、一级膜组总成、膜组、二级膜组出气口、气体回流口、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一级膜组排气预留口、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扣接闭合设置形成外壳,所述集装膜组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所述集装膜组装置包括膜组、第一孔板、第二孔板和第三孔板;所述一级膜组总成包括一级膜组进气口、一级膜组、一级膜组出气口、一级膜组废气出口、进气承压管、不承压管和出气承压管;所述进气承压管、不承压管和出气承压管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形成管体;所述一级膜组设置于管体内部;所述一级膜组进气口设置于进气承压管上端,贯穿上壳体顶部;所述一级膜组出气口设置于出气承压管下端;所述一级膜组废气出口横向设置于不承压管侧壁上端,贯穿上壳体侧壁;所述膜组设置于一级膜组总成一侧,所述膜组上端设置有第一孔板,下端设置有第二孔板;所述气体回流口横向设置于靠近膜组的上壳体侧壁底端;所述上壳体顶部靠近膜组位置设置有二级膜组出气口;所述第三孔板设置于下壳体内部,位于膜组下方,所述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设置于下壳体底部。
所述集装膜组装置至少设置为一个。
所述一级膜组总成和膜组均至少设置一个。
所述下壳体底端设置有底座支架。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一级膜组、膜组同时安装于本装置中,根据不同工况可使用一个或多个膜组来满足处理工艺的要求;利用本装置可以充分发挥膜组应有的分离效率,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可用于沼气、氮气、氢气、氦气等混合气体的提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提高膜组件在组合使用时的回收率、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级膜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一级膜组进气口 2、二级膜组出气口 3、第一孔板
4、膜组 5、气体回流口 6、第二孔板
7、第三孔板 8、二级膜组进气预留口 9、一级膜组排气预留 口
10、一级膜组出气口 11、下壳体 12、上壳体
13、一级膜组总成 14、一级膜组废气出口 15、进气承压管
16、不承压管 17、出气承压管 18、一级膜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凯德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凯德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49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