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滴漏式咖啡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5803.3 | 申请日: | 2015-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5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莉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莉苇 |
主分类号: | A47J31/10 | 分类号: | A47J3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杨胜军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漏 咖啡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漏式咖啡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咖啡由于其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呼吸系统,减轻肌肉疲劳,促进消化液分泌以及促进肾脏机能等功用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因此成为人们、尤其是追求生活品质的白领们的日常饮品。
目前的咖啡饮品的制作方式主要有:采用速溶式咖啡冲泡、采用现有咖啡粉在咖啡壶中自己进行炮制以及利用电动咖啡机现场磨制咖啡豆并进一步炮制等。众所周知,速溶式咖啡尽管冲泡方便,但是由于其不健康且口感差而受到追求生活品质人士的诟病。而咖啡机由于其价格高昂,体积庞大,并不适合普通百姓家庭以及办公室人员的小范围内的使用。因此,利用咖啡粉进行现场炮制咖啡的咖啡炮制方法深受人们喜爱。
利用咖啡粉进行现场炮制咖啡时通常需要使用咖啡壶以对咖啡粉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同时过滤出咖啡渣。目前所使用的咖啡壶类型主要有虹吸壶、摩卡壶、滤纸冲泡、滴漏壶/滤压壶等。然而,虹吸壶和摩卡壶的炮制过程过于麻烦,而滤纸冲泡口味偏淡,需消耗更多咖啡粉。滴漏壶/滤压壶能够方便快捷地冲出口味合宜的咖啡,可以有效避免过量摄取咖啡因而造成的种种负面效应。
法式滤压壶使用时将咖啡粉和热水放入玻璃杯内,再将带有滤网的盖子盖上,按下手柄将咖啡粉过滤在玻璃杯底部,然后倒出咖啡。这种滤压壶如今常见于冲泡花草茶与茶叶。这种滤压壶的缺点是滤出的咖啡容易带有渣滓,并且对滤网要求高,咖啡口感不一致。
法式滤压壶在越南被改进为越南滴漏壶。两者的区别在于,越南滴漏壶的壶底平坦有孔,壶体侧壁底部周围通常还固定有中空托盘来衬托壶体并把该中空托盘作为将壶体支撑于杯口上的支架,且法式滤压壶的带滤网盖子被改装成有孔金属压板,该有孔金属压板通过中心的螺纹而旋压到壶体底部的螺纹柱以便压实咖啡粉。当使用越南滴漏壶炮制咖啡时,在将水倒入装填有被压板压实的咖啡粉的壶体后,咖啡直接通过滤孔流入杯中,无须手动滤压再行倒出。
但是,市面上的越南滴漏壶有很多缺点。首先,越南滴漏壶中的金属压板及其螺纹接合的壶底上的螺纹柱被浸泡在咖啡液中,容易产生细菌,而由于螺纹的存在,使得对相关部件的彻底清洁和消毒存在困难。另外,越南滴漏壶的压板与螺纹柱的螺纹接合是手动操作,旋转力度不一致,不易掌握炮制技巧。此外,由于现有的越南滴漏壶的托盘固定在壶体上,二者之间形成难以清洗的缝隙。而且越南滴漏壶的用于过滤的孔径与咖啡粉的粒度不能很好匹配。孔径过大会渣滓多,口味淡且口感浑浊。孔径过小会导致速度过慢,耗时长,若对其保温又太麻烦,且咖啡粉浸泡太久也会导致咖啡因溶解量偏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越南滴漏壶的上述缺点做出了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越南滴漏壶清洁难、操作繁琐、口感不一致、对咖啡粉粒度要求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滴漏式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咖啡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上形成有多个孔;压板,所述压板包括平板状的压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压板本体顶部侧上的抓握部,所述压板本体上形成有多个孔,所述压板本体的尺寸选择成所述压板能够被直接放置在所述壶体中。
可选地,所述底壁和所述压板本体的孔的尺寸基于咖啡粉的粒度来选择。
可选地,所述压板的重量选择成在炮制咖啡时水蒸汽和水的浮力使压板与混合液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在水量减少后使压板压到咖啡粉上。
可选地,所述抓握部是设置在所述压板本体顶部侧上的倒V形部。
可选地,所述壶体呈圆柱形,所述压板本体呈圆形,所述压板本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壶体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壶体在所述侧壁的接近上部开口的位置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凸柱。
可选地,所述咖啡壶还包括能够支撑所述壶体的分离式托盘,所述托盘中部具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孔。
可选地,所述壶体呈圆柱形,所述压板本体呈圆形,所述压板本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壶体的内径,所述壶体的侧壁具有上部的第一区段和下部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外径比所述第二区段的外径大,所述凹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区段的外径且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外径,当所述壶体被支撑在所述托盘上时所述侧壁的第二区段被接纳在所述凹部内。
可选地,所述咖啡壶还包括能够盖在所述壶体上的壶盖。
可选地,所述压板本体和所述抓握部的重量之和约为12g-12.5g,所述底壁中的孔的孔径约为1mm-1.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莉苇,未经吴莉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58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